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8-31页 |
·企业应用建模与开发 | 第18-21页 |
·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方法 | 第21-23页 |
·服务描述、检索与组合 | 第23-31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31-3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第2章 一种面向服务的语义模型驱动企业应用开发方法SMDA | 第35-53页 |
·引言 | 第35页 |
·SMDA方法的核心技术空间 | 第35-43页 |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 第35-38页 |
·模型驱动的体系架构MDA | 第38-40页 |
·本体 | 第40-42页 |
·基于UML扩展的多技术空间融合 | 第42-43页 |
·SMDA开发模型 | 第43-45页 |
·建模领域维 | 第43-44页 |
·技术方法维 | 第44-45页 |
·模型抽象维 | 第45页 |
·SMDA指导的企业应用开发 | 第45-51页 |
·SOA贯穿的迭代式生命周期 | 第45-47页 |
·模型驱动的系统生成 | 第47-49页 |
·两阶段动态服务组合方式 | 第49-51页 |
·SMDA方法的特点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服务化企业应用的需求分析与建模:一种基于多元本体的方法 | 第53-75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基于本体的需求分析与建模基本思想 | 第54-55页 |
·基于多元本体的服务化企业应用顶层本体 | 第55-66页 |
·公共基础:环境与目标本体 | 第56-60页 |
·应用核心:组织、过程与服务本体 | 第60-65页 |
·多元本体系统间的关联 | 第65-66页 |
·领域本体及领域模型构建 | 第66-70页 |
·领域本体 | 第66-68页 |
·基于领域本体的领域模型构建 | 第68-70页 |
·应用本体构建及应用模型生成 | 第70-74页 |
·应用本体 | 第70-71页 |
·基于应用本体和领域模型的应用模型生成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业务过程的求精式建模及其形式化验证方法 | 第75-92页 |
·引言 | 第75页 |
·基于求精的业务过程建模 | 第75-77页 |
·业务过程模型的形式化语义 | 第77-82页 |
·模型定义 | 第77-81页 |
·模型语义 | 第81页 |
·过程求精 | 第81-82页 |
·基于Alloy的过程求精验证 | 第82-90页 |
·Alloy语言简介 | 第82-83页 |
·活动规范一致性验证 | 第83-86页 |
·从整体抽象过程到声明式过程求精验证 | 第86-88页 |
·从声明式过程到命令式过程求精验证 | 第88-90页 |
·相关工作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竿5章 从业务过程到服务实现:一种目标导向的服务检索方法 | 第92-110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融合本体推理的目标导向服务检索基本思想 | 第93-96页 |
·面向动态服务组合的带服务池的SOA扩展 | 第93-94页 |
·基于本体推理的过程目标导向式服务池构建 | 第94-96页 |
·本体推理的基本机理 | 第96-98页 |
·描述逻辑与知识库构建 | 第96-97页 |
·描述逻辑的推理 | 第97-98页 |
·OWL本体推理与描述逻辑 | 第98页 |
·目标导向的服务检索 | 第98-104页 |
·领域本体的基本语义关系 | 第98-99页 |
·目标本体模型 | 第99-102页 |
·目标匹配模式 | 第102-103页 |
·检索策略 | 第103-104页 |
·案例研究 | 第104-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面向组合服务QoS全局优化的服务选择模型与算法实例 | 第110-127页 |
·引言 | 第110页 |
·服务组合模型 | 第110-115页 |
·基本定义 | 第110-113页 |
·服务组合流程 | 第113页 |
·QoS模型 | 第113-115页 |
·QoS感知的服务选择数学模型 | 第115-119页 |
·执行路线的QoS感知服务选择数学模型 | 第116-117页 |
·服务功能图的QOS感知服务选择数学模型 | 第117-119页 |
·GOAQSC:一种面向组合服务QOS全局优化的服务选择算法 | 第119-124页 |
·算法描述 | 第119-121页 |
·实验评测 | 第121-124页 |
·相关工作 | 第124-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7-13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7-129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