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前言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二)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 第15-1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思路与本文脉络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二、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9-28页 |
(一) 产业集群的国外理论流派 | 第19-26页 |
1 、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 第19-21页 |
2 、韦伯的集聚经济论 | 第21页 |
3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论 | 第21-22页 |
4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第22-23页 |
5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论 | 第23-25页 |
6 、迈克尔·波特的新竞争优势论 | 第25-26页 |
(二) 产业集群的国内观点综述 | 第26-28页 |
三、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 第28-58页 |
(一) 概述 | 第28-31页 |
(二) 实证研究一:草根型产业集群 | 第31-34页 |
1 、草根型产业集群的概念、源起与生成机理 | 第31-32页 |
2 、案例分析——潜山县双峰毛刷业产业集群 | 第32-33页 |
3 、问题与策略选择 | 第33-34页 |
(三) 实证研究二:市场型产业集群 | 第34-39页 |
1 、市场型产业集群的概念、源起与生成机理 | 第34-35页 |
2 、案例分析——无为县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 | 第35-38页 |
3 、问题与策略选择 | 第38-39页 |
(四) 实证研究三:核心企业推动型产业集群 | 第39-48页 |
1 、核心企业推动型产业集群的概念、源起和生成机理 | 第39-40页 |
2 、案例分析——江淮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 第40-47页 |
3 、问题与策略选择 | 第47-48页 |
(五) 实证研究四: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 | 第48-52页 |
1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概念、源起及生成机理 | 第48-49页 |
2 、案例分析——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 | 第49-51页 |
3 、问题与策略选择 | 第51-52页 |
(六) 实证研究五:服务业型产业集群 | 第52-58页 |
1 、服务业型产业集群的定义、源起及生成机理 | 第53页 |
2 、案例分析——安徽旅游业产业集群 | 第53-55页 |
3 、问题与策略选择 | 第55-58页 |
四、安徽产业集群发展展望和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一) 安徽产业集群发展展望 | 第58-59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五、结论 | 第63-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一览表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