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论文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及其与西南澳洲降水的关系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引言第15-17页
   ·研究进展回顾第17-21页
     ·影响SWWA地区降水的环流系统第18页
     ·海表温度变化对SWWA地区降水的影响第18-19页
     ·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原因第19-21页
   ·问题的提出第21-23页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3-25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5页
第二章 澳大利亚降水、环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第35-53页
   ·引言第35-36页
   ·资料和方法第36-37页
     ·资料第36页
     ·方法第36-37页
   ·澳大利亚的环流特征第37-43页
   ·变化趋势分析第43-48页
   ·小结和讨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第三章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概念的提出第53-83页
   ·引言第53-55页
   ·资料和方法第55-56页
   ·ENSO、IOD和EM对于SWWA地区降水的影响第56-62页
     ·ENSO对于SWWA地区降水的影响第57-58页
     ·IOD对于SWWA冬季降水的影响第58-59页
     ·EM对于SWWA冬季降水的影响第59-62页
   ·SAM对于SWWA降水的影响第62-69页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概念的提出第69-76页
     ·干湿季节对比第70-72页
     ·风向的季节性反转第72-74页
     ·海陆热力差异第74-76页
   ·小结和讨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第四章 SWAC的爆发早晚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第83-99页
   ·引言第83-84页
   ·资料和方法第84-85页
   ·季节演化特征第85-88页
   ·SWAC爆发、撤退指数的确定第88-92页
   ·SWAC环流爆发早晚所对应的环流异常第92-94页
   ·小结和讨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第五章 SWAC的强弱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第99-121页
   ·引言第99-100页
   ·资料和方法第100-102页
   ·SWAC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第102-107页
     ·冬半年第102-104页
     ·前冬和后冬第104-105页
     ·1979年之前和1979年之后第105-107页
   ·其它气候模态对于SWAC-SWWA降水关系的影响第107-115页
     ·1948~2006时段第108-112页
     ·1979~2006时段第112-115页
   ·小结和讨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第六章 SWAC、SAM和SWWA冬季降水的关系第121-143页
   ·引言第121-122页
   ·资料、方法和模式简介第122-124页
   ·年代际尺度上SWAC环流对于SWWA降水的影响第124-128页
   ·SWAC、SAM和SWWA降水之间的关系第128-130页
   ·SWAC可能的外部驱动因子第130-135页
   ·数值试验第135-137页
   ·小结和讨论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3页
第七章 IPCC AMIP模式对澳大利亚西南类季风环流的模拟第143-163页
   ·引言第143-145页
   ·采用的模式概况第145-146页
   ·模式对澳大利亚环流特征的模拟第146-150页
     ·对季节特征的模拟第146-148页
     ·对季节循环的模拟第148-150页
   ·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型的模拟第150-155页
   ·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模拟第155-158页
   ·小结和讨论第158-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3页
第八章 SWWA冬季降水模型的建立及SWAC的可预报性分析第163-173页
   ·引言第163页
   ·资料和方法第163-165页
   ·SWWA地区降水经验模型第165-169页
   ·类季风环流SWAC的可预报性分析第169-170页
   ·小结和讨论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3页
第九章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与东亚夏季风的对比分析第173-195页
   ·引言第173-174页
   ·资料和方法第174-177页
   ·地理位置对比第177-178页
   ·季节演化特征对比第178-181页
   ·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对比第181-184页
   ·降水减少的可能的原因第184-187页
   ·小结和讨论第187-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195页
第十章 总结和讨论第195-201页
   ·总结第195-198页
   ·讨论与展望第198-201页
附录Ⅰ 个人简历第201-205页
发表论文第205-207页
致谢第207-208页
基金资助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亚大陆关键区阻塞高压及其与我国冬季灾害性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全球气象要素场关联特性及在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