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速度的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线形设计重要性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运行速度设计法的设计思路与控制标准 | 第17-26页 |
·运行速度设计法设计思路与步骤 | 第17-19页 |
·运行速度设计法设计控制指标 | 第19-22页 |
·公路线形设计要求 | 第19-20页 |
·线形设计控制指标 | 第20-21页 |
·设计控制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运行速度设计法设计控制标准 | 第22-26页 |
·设计控制标准制定的依据 | 第22-23页 |
·设计控制标准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设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预测方法 | 第26-50页 |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道路交通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 第26-27页 |
·平面线形要素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纵断面线形要素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 第28-29页 |
·横断面要素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 第29-30页 |
·期望车速的确定 | 第30-37页 |
·期望车速的定义及形成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道路线形的影响及其修正 | 第31-33页 |
·交通环境的影响及其修正 | 第33-35页 |
·路面状况的影响及其修正 | 第35页 |
·期望车速确定方法及实例验证 | 第35-37页 |
·平直路段运行速度计算 | 第37-40页 |
·短直线临界长度的确定 | 第37页 |
·平直路段车辆加速度 | 第37-39页 |
·平直路段运行速度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40-44页 |
·模型构建方式 | 第40-42页 |
·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42页 |
·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模型验证 | 第44页 |
·弯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44-48页 |
·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46-47页 |
·弯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模型验证 | 第48页 |
·特殊纵坡路段运行速度计算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设计方法 | 第50-63页 |
·运行速度预测 | 第50-53页 |
·线形设计修正 | 第53-57页 |
·运行速度调整 | 第54-55页 |
·速度与线形指标协调性检验 | 第55页 |
·确定线形指标 | 第55-57页 |
·重新标定运行速度 | 第57页 |
·其他设计指标确定方法 | 第57-63页 |
·确定曲线超高 | 第57-58页 |
·缓和曲线长度检验 | 第58-61页 |
·设置竖曲线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应用实例分析 | 第63-74页 |
·工程概况 | 第63-64页 |
·运行速度预测 | 第64页 |
·运行速度调整 | 第64-66页 |
·速度与线形指标协调性检验 | 第66-67页 |
·确定线形指标 | 第67页 |
·重新标定运行速度 | 第67-68页 |
·确定其他设计指标 | 第68-72页 |
·确定曲线超高 | 第68-69页 |
·缓和曲线长度检验 | 第69-71页 |
·设置竖曲线 | 第71-72页 |
·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A | 第80-86页 |
附录 B | 第86-9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