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桥梁承载力评定方法的意义 | 第7-9页 |
| ·已有桥梁安全性评定的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桥梁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类型 | 第13-38页 |
| ·概述 | 第13页 |
| ·各种评价方法简介 | 第13-15页 |
| ·目测打分法 | 第13-14页 |
| ·分析检算法 | 第14页 |
| ·荷载试验法 | 第14页 |
| ·专家经验评定法 | 第14-15页 |
| ·基于可靠度理论法 | 第15页 |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15页 |
| ·按算法分类 | 第15-26页 |
| ·目测打分法 | 第15-17页 |
| ·常规综合评价法 | 第17-18页 |
| ·分析检算法 | 第18-20页 |
| ·荷载试验法 | 第20-21页 |
| ·专家经验评定法 | 第21-2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5页 |
| ·灰色理论评价法 | 第25页 |
| ·模糊神经网络法 | 第25-26页 |
| ·按评价目的分类 | 第26-37页 |
| ·桥梁耐荷能力评价 | 第26-30页 |
| ·桥梁耐震能力评价 | 第30-33页 |
| ·桥梁耐洪能力评价 | 第33-35页 |
| ·桥梁耐泥石流评价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我国既有桥梁安全评定标准 | 第38-53页 |
| ·现有公路桥梁安全评定标准 | 第38页 |
| ·现有城市桥梁安全评定标准 | 第38-44页 |
| ·分层加权法计算原理 | 第39-40页 |
| ·实桥概况 | 第40页 |
| ·分层加权打分法(BCI)计算的实例分析 | 第40-44页 |
| ·现有公路桥梁与城市桥梁技术评价对比 | 第44-52页 |
| ·依据分层加权法对岔路口立交桥进行技术评价 | 第44-50页 |
| ·依据权重的综合评定法对岔路口立交桥进行技术评价分析 | 第50-52页 |
| ·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普通钢筋砼桥裂缝与承载状态的关系 | 第53-75页 |
| ·普通钢筋砼桥梁的相关理论 | 第53-58页 |
| ·基本假定 | 第53-54页 |
| ·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理论分析 | 第54-55页 |
| ·受弯构件的裂缝高度的理论分析 | 第55-58页 |
| ·钢筋砼梁实桥旧梁和新梁模型弯曲试验 | 第58-66页 |
| ·旧梁试验概况 | 第58-59页 |
| ·普通钢筋混凝土新、旧梁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 ·旧梁的承载力 | 第60页 |
| ·新、旧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高度 | 第60-65页 |
| ·裂缝开展高度与受弯承载率之间关系分析 | 第65-66页 |
| ·普通钢筋砼梁模型弯曲试验 | 第66-74页 |
| ·试验模型概况 | 第66页 |
| ·普通钢筋砼模型试验结果 | 第66-67页 |
| ·模型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高度 | 第67-69页 |
| ·裂缝开展宽度与截面受弯承载率之间的关系 | 第69-70页 |
| ·裂缝开展高度与梁中性轴之间的关系 | 第70-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建议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