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关于视觉奇观的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二) 关于消费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关于城市形象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四) 关于张艺谋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研究对象与问题 | 第12页 |
三、研究价值 | 第12-14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12-13页 |
(二) 实践价值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张艺谋:城市形象与视觉奇观 | 第14-20页 |
一、张艺谋的城市形象系列作品概览 | 第14-17页 |
(一) 申奥、申博类影像片:国家形象,全球传播 | 第14-16页 |
(二) 城市旅游推广片:不一样的叙事,突现地方风貌 | 第16页 |
(三) “印象”实景演艺:依山顺水,再造影像之城 | 第16-17页 |
二、从城市实景转化为视觉文化产品 | 第17-19页 |
三、从视觉文化产品转向视觉奇观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媒介社会中视觉奇观的生产 | 第20-30页 |
一、多维需求催生视觉奇观的生产 | 第20-23页 |
(一) 城市名片:品牌形象的创建和推广 | 第20-21页 |
(二) 消费者:实地游历和文化想象 | 第21-22页 |
(三) 大众媒介:纪录、再现与再生产 | 第22-23页 |
二、城市“被奇观化”的可能条件 | 第23-27页 |
(一) 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气质 | 第23-24页 |
(二) 鲜明的媒介可加工优势 | 第24-26页 |
(三) 文化与商业的双重属性 | 第26-27页 |
三、“奇观化”生产:视觉影像和文化价值 | 第27-30页 |
(一) 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提升 | 第27-28页 |
(二) 高科技手段与视觉效果营造 | 第28-29页 |
(三) 奇观类视觉影像的互文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视觉奇观的大众传播 | 第30-39页 |
一、大众传播时代的视觉奇观 | 第30-34页 |
(一) 读图时代,张艺谋适逢其时 | 第30-31页 |
(二) 视觉奇观——批判并接受着 | 第31-33页 |
(三) 媒介传播:由景观到奇观 | 第33-34页 |
二、张艺谋·媒介·奇观 | 第34-39页 |
(一) 奇观人物:媒介传播中的张艺谋 | 第34-35页 |
(二) 作品与人:因张艺谋而奇观 | 第35-36页 |
(三) 媒介奇观:张艺谋其人其事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视觉奇观的消费 | 第39-50页 |
一、视觉奇观:媒介打造与消费刺激 | 第39-43页 |
(一) 消费社会中的媒介经营 | 第39-40页 |
(二) 媒介建构消费社会 | 第40-41页 |
(三) 媒介打造视觉奇观消费 | 第41-43页 |
二、被消费的“视觉奇观” | 第43-46页 |
(一) 重图像、轻文字 | 第43-44页 |
(二) 关注叙事性,留意细节,忽视整体 | 第44-45页 |
(三) 虚拟性,符号性,使用价值之外的获得 | 第45-46页 |
三、张艺谋城市影像的消费特性 | 第46-50页 |
(一) 旅游多元,提高经济,增加消费,一举多得 | 第46-47页 |
(二) 品牌消费的凸显 | 第47-48页 |
(三) 制作中的可复制性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一 | 第55-56页 |
附录二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