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横光利一文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序章 横光利一文学研究的学术思考第10-24页
 第一节 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第10-16页
 第二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24页
第一章 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首页第24-40页
 第一节 文学时代的动荡与转换第24-31页
 第二节“新感觉派”的文学理念第31-40页
第二章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文学实绩第40-74页
 第一节《苍蝇》的艺术创作第42-49页
 第二节《头与腹》的象征与语言第49-54页
 第三节 婚姻变故下的小说印痕第54-65页
 第四节《朦胧的风》的意识流结构第65-68页
 第五节《七楼的运动》的时空追求第68-70页
 第六节《无礼的街》的“陌生化”特征第70-74页
第三章《上海》中的“十里洋场”第74-106页
 第一节《上海》的创作动因第77-80页
 第二节“五卅运动”的撞击与思考第80-89页
 第三节 摩登都市中的贫民窟第89-94页
 第四节 殖民苦难与东洋公理第94-98页
 第五节 形形色色的侨民形象第98-106页
第四章 从《上海》到《旅愁》第106-147页
 第一节《旅愁》的创作背景第106-123页
 第二节 日本认识的文本依据第123-128页
 第三节 虚构世界中的欧洲第128-147页
终章 横光小说的文学史定位与价值第147-155页
 第一节“新感觉派”与“新心理主义”第147-150页
 第二节 在小说追求与人文反讽之间第150-155页
附录第155-181页
 一 横光利一创作年表第155-168页
 二 日本研究著作系年第168-170页
 三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170-181页
后记第181-18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萧军和《文化报》
下一篇: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