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4页 |
·大学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 | 第9-11页 |
·DISLab应用于物理实验的现状 | 第11-13页 |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 第13页 |
·文献调研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校本课程与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理论概述 | 第16-29页 |
·校本课程 | 第16-20页 |
·校本课程的含义 | 第16页 |
·我国校本课程发展情况 | 第16页 |
·校本课程的基本特性 | 第16-17页 |
·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17-20页 |
·开放型设计性实验 | 第20-29页 |
·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含义 | 第20-21页 |
·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特点 | 第21-22页 |
·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设计 | 第22-25页 |
·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教学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基于DISLab的大学物理开放型设计性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29-77页 |
·确定课程目标 | 第29-30页 |
·基于DISLab的大学物理开放型设计性实验的开发 | 第30-43页 |
·开发的原则 | 第30页 |
·开发的途径 | 第30-41页 |
·开发的实验内容 | 第41-43页 |
·课程内容的确定 | 第43-48页 |
·课程内容的选择策略 | 第43-45页 |
·课程内容的整合策略 | 第45-46页 |
·课程的具体内容 | 第46-48页 |
·教师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实验指导书的编写 | 第48-67页 |
·学生实验指导书 | 第49-59页 |
·教师教学参考书 | 第59-66页 |
·学生器材库 | 第66-67页 |
·课程的教学策略 | 第67-72页 |
·教师指导策略 | 第67-70页 |
·学生学习策略 | 第70-71页 |
·实验资源利用策略 | 第71-72页 |
·课程的评价 | 第72-77页 |
·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 | 第72-75页 |
·课程本身的评价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基于DISLab的大学物理开放型设计性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 第77-104页 |
·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77-79页 |
·教学的目的 | 第77页 |
·教学的对象 | 第77-78页 |
·教学的时间 | 第78页 |
·教学的组织 | 第78-79页 |
·课程的成绩考核 | 第79页 |
·教学案例 | 第79-98页 |
·课程评价 | 第98-104页 |
·同行评价 | 第98页 |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 第98-10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4页 |
·思考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附录 | 第110-156页 |
附录1:学生访谈记录 | 第110-114页 |
附录2:各种传感器简介 | 第114-120页 |
附录3:实验设计知识简介 | 第120-121页 |
附录4:学生实验指导书(部分) | 第121-130页 |
附录5:教师教学参考书(部分) | 第130-152页 |
附录6:“基于DISLab的大学物理开放型设计性实验校本课程” 课程实验学生调查问卷 | 第152-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