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农牧交错带和县域经济概念的界定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农牧交错带 | 第13-16页 |
一、农牧交错带的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二、农牧交错带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县域经济 | 第16-20页 |
一、县域经济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0-36页 |
第一节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变迁 | 第20-29页 |
一、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行政建制变迁 | 第20-25页 |
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 第25-29页 |
第二节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分布的现状 | 第29-31页 |
一、县域的分布 | 第29-30页 |
二、人口状况 | 第30页 |
三、县域国土与经济状况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特征 | 第31-36页 |
一、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特点 | 第31-32页 |
二、产业结构特征 | 第32-34页 |
三、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生态环境脆弱 | 第36-37页 |
一、土地沙漠化加剧,承载能力下降 | 第36页 |
二、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7-41页 |
一、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化 | 第37-38页 |
二、农牧交错带县域产业现状 | 第38-41页 |
第三节 制约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 第41-44页 |
一、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 | 第41页 |
二、资本短缺 | 第41-42页 |
三、人力资本不足 | 第42页 |
四、技术水平落后 | 第42-43页 |
五、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加快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第44-56页 |
第一节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44-45页 |
一、强化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 | 第44页 |
二、退耕休牧,还林还草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 | 第45-50页 |
一、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 | 第45-48页 |
二、培育主导产业和增长极 | 第48-49页 |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50-53页 |
一、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第50-51页 |
二、加大对农牧业的投资 | 第51-52页 |
三、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3-56页 |
一、增强制定和协调政策的能力 | 第53-54页 |
二、建立有效的服务系统 | 第54页 |
三、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以林西县为例 | 第56-65页 |
一、林西概况 | 第56-57页 |
二、林西县社会经济现状 | 第57页 |
三、制约林西县经济发展的因素 | 第57-59页 |
(一) 资金短缺,缺少县域经济发展的初动力 | 第57-58页 |
(二)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缺少县域经济发展的创造力 | 第58页 |
(三)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58-59页 |
四、加快林西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 第59-65页 |
(一) 生态环境保护 | 第59-60页 |
(二) 加大投资力度 | 第60-61页 |
(三)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新科技的推广 | 第61-62页 |
(四) 积极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 | 第62-63页 |
(五) 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及矿产加工业 | 第63-64页 |
(六) 转变县级政府管理职能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