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首批应急物资优化分配策略研究--以地震应急物流系统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概述 | 第24-30页 |
·地震灾害的特点 | 第24-25页 |
·瞬时突发性 | 第24页 |
·成灾广泛性 | 第24-25页 |
·灾害续发性 | 第25页 |
·预防复杂性 | 第25页 |
·影响持续性 | 第25页 |
·地震灾害成灾机制 | 第25-27页 |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特殊性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基于安全库存理论的应急物资需求量预测模型 | 第30-40页 |
·安全库存理论概述 | 第30-33页 |
·安全库存产生的根源 | 第30页 |
·安全库存的计算 | 第30-33页 |
·安全库存理论的应用 | 第33页 |
·研究范围与假设条件 | 第33-34页 |
·地震灾区报道死亡人数的时变规律 | 第34-35页 |
·地震死亡人数的估计 | 第35-36页 |
·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建模思路 | 第36-38页 |
·总函数模型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灾区聚类分析 | 第40-48页 |
·模糊矩阵相关定义及运算规律介绍 | 第41-42页 |
·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聚类分析步骤 | 第42-45页 |
·标定 | 第42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42-43页 |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 第43页 |
·用传递包法建立模糊等价矩阵 | 第43-45页 |
·确定最佳阈值 | 第45-46页 |
·灾区受灾属性的选取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地震灾后首批应急物资优化分配模型 | 第48-58页 |
·建模考虑因素 | 第48-49页 |
·灾区的真实受灾情况 | 第48页 |
·灾区受灾程度的优先级 | 第48页 |
·出救点与灾区的距离 | 第48页 |
·灾区的可到达性 | 第48-49页 |
·公平与效率问题 | 第49页 |
·单位资源满足需求的偏差 | 第49页 |
·假设条件 | 第49页 |
·应急物资优化分配决策 | 第49-56页 |
·单出救点多受灾点分配策略 | 第49-54页 |
·多出救点多受灾点分配策略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第58-96页 |
·场景简介 | 第58-59页 |
·各灾区实时存活人数推测 | 第59-62页 |
·各灾区应急物资需求量推测 | 第62-64页 |
·灾区分群及优先级排序 | 第64-68页 |
·应急物资优化分配决策 | 第68-94页 |
·单出救点多受灾点分配策略 | 第68-76页 |
·多出救点多受灾点分配策略 | 第76-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