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产罪中的占有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导言 | 第15-19页 |
第一章 财产罪中占有的理论解读(一) | 第19-49页 |
第一节 本权说 | 第19-31页 |
一、限制的本权说 | 第19-23页 |
二、纯粹的本权说 | 第23-27页 |
三、修正的本权说 | 第27-31页 |
第二节 占有说 | 第31-39页 |
一、纯粹的占有说 | 第31-36页 |
二、修正的占有说 | 第36-39页 |
第三节 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应然立场 | 第39-49页 |
一、占有说的合理性 | 第39-45页 |
二、"修正"的占有说 | 第45-49页 |
第二章 财产罪中占有的理论解读(二) | 第49-84页 |
第一节 夺取罪中的占有 | 第49-53页 |
一、夺取罪中占有的内涵 | 第49-50页 |
二、与作为保护法益的占有 | 第50-51页 |
三、与侵占罪中的占有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占有夺取的过程 | 第53-62页 |
一、存在他人的占有 | 第53-56页 |
二、排除他人的占有 | 第56-58页 |
三、建立自己或第三人的占有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占有夺取的类型 | 第62-84页 |
一、盗取罪 | 第62-77页 |
二、交付罪 | 第77-84页 |
第三章 财产罪中占有的构造 | 第84-114页 |
第一节 占有意思 | 第84-94页 |
一、占有意思的要否 | 第84-86页 |
二、占有意思的主体 | 第86-90页 |
三、占有意思的展开 | 第90-94页 |
第二节 占有事实 | 第94-107页 |
一、占有事实的特征 | 第94-96页 |
二、占有事实的类型 | 第96-103页 |
三、占有事实的认定 | 第103-107页 |
第三节 财产罪中占有与民法中占有的异同 | 第107-114页 |
一、财产罪中的占有与民法中占有的共同点 | 第107-109页 |
二、财产罪中的占有与民法中占有的差异 | 第109-114页 |
第四章 财产罪中占有的认定 | 第114-149页 |
第一节 特定阶段的占有认定 | 第114-121页 |
一、占有取得 | 第114-116页 |
二、占有的维持 | 第116-118页 |
三、占有的终止 | 第118-121页 |
第二节 特定关系的占有认定 | 第121-128页 |
一、上下主从关系的占有 | 第121-124页 |
二、对等关系的占有 | 第124-128页 |
第三节 特定财产的占有认定 | 第128-149页 |
一、存款的占有 | 第128-134页 |
二、死者财物的占有 | 第134-144页 |
三、委托包装物的占有 | 第144-149页 |
第五章 财产罪中占有的解释功能 | 第149-179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149-160页 |
一、权利行使 | 第149-155页 |
二、侵害合法占有 | 第155-158页 |
三、侵害非法占有 | 第158-160页 |
第二节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160-168页 |
一、侵占罪与夺取罪的界限 | 第160-162页 |
二、盗取罪与交付罪的界限 | 第162-166页 |
三、夺取罪与毁弃罪的界限 | 第166-168页 |
第三节 夺取罪既未遂的界限 | 第168-172页 |
一、学说争论 | 第168-170页 |
二、控制说的具体展开 | 第170-172页 |
第四节 刑罚轻重的解释理由 | 第172-179页 |
一、侵占罪与夺取罪的刑罚适用 | 第172-173页 |
二、夺取罪与毁弃罪的刑罚适用 | 第173-176页 |
三、具体夺取罪的刑罚适用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5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85-186页 |
后记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