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世界自然遗产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4-18页 |
·国外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国内世界自然遗产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8-22页 |
·国内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 | 第18-19页 |
·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研究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理论意义 | 第22-23页 |
·实践意义 | 第23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2 世界自然遗产及其旅游价值 | 第26-36页 |
·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 第26-28页 |
·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 | 第26-27页 |
·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构成 | 第27页 |
·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及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国外的世界遗产价值及其评价指标 | 第27页 |
·中国专家对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旅游资源评价 | 第28-30页 |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 | 第28页 |
·旅游资源价值及评价 | 第28-30页 |
·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 第28-29页 |
·中国专家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遗产价值与旅游价值 | 第30页 |
·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构成 | 第30-36页 |
·环境价值 | 第32页 |
·审美价值 | 第32-33页 |
·旅游价值 | 第33页 |
·历史文化价值 | 第33-34页 |
·精神价值 | 第34页 |
·科学研究和教育价值 | 第34页 |
·经济价值 | 第34-3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6-44页 |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 | 第36-37页 |
·武陵源遗产旅游发展 | 第37-38页 |
·研究主体 | 第38-40页 |
·旅游者 | 第38页 |
·当地政府 | 第38-39页 |
·当地居民 | 第39-40页 |
·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抽样及调查方法 | 第41-42页 |
·研究流程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75页 |
·数据分析 | 第44-75页 |
·样本分析 | 第44-46页 |
·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认知差异 | 第46-59页 |
·旅游者对武陵源的价值认知 | 第46-49页 |
·当地居民对武陵源的价值认知 | 第49-52页 |
·当地政府对武陵源的价值认知 | 第52-55页 |
·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价值认知差异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权属认知差异 | 第59-61页 |
·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保护责任认知差异 | 第61-64页 |
·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权属认知和保护责任认知的相关性 | 第64-75页 |
·旅游者的权属认知和保护责任认知的相关性 | 第64-67页 |
·当地居民的权属认知和保护责任认知的相关性 | 第67-70页 |
·当地政府的权属认知和保护责任认知的相关性 | 第70-73页 |
·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权属认知与保护责任认知的相关关系异同 | 第73-75页 |
5 结语 | 第75-82页 |
·研究结论 | 第75-77页 |
·自然遗产价值认知差异 | 第75-76页 |
·自然遗产权属及保护责任认知差异及相关性 | 第76-77页 |
·建议 | 第77-80页 |
·改善自然遗产环境 | 第77-78页 |
·创造自然遗产与人类的共赢 | 第78-79页 |
·宣传普及世界遗产价值知识 | 第79-80页 |
·加强国际机构与政府及当地居民间的对话 | 第80页 |
·加强社区参与遗产保护 | 第80页 |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80-81页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一: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认知差异研究调查问卷 | 第85-87页 |
附录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