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晚年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探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言第8-11页
 (一)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一部分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失误的表现及原因第11-41页
 一、追求带有理想化色彩的社会主义模式第11-18页
  (一) 失误的具体表现第11-13页
  (二) 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第13-18页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的影响第13-15页
   2. 毛泽东早年所受到的唯意志论思想的影响第15-16页
   3. 毛泽东个人浪漫主义气质的影响第16-18页
 二、在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第18-26页
  (一) 失误的具体表现第18-20页
  (二) 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第20-26页
   1. 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第20-22页
   2. 国际赶超浪潮的影响第22-23页
   3. 革命导师赶超思想的影响第23-24页
   4. 急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第24-26页
 三、将“群众运动”加“政治挂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第26-33页
  (一) 失误的具体表现第26-28页
  (二) 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第28-33页
   1. 对革命经验的采借第28-29页
   2. 超高速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第29-30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影响第30-31页
   4. 反对修正主义的政治思考第31-33页
 四、将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机制第33-41页
  (一) 失误的具体表现第33-35页
  (二) 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第35-41页
   1. 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第35-37页
   2.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第37-38页
   3. 战时革命经验形成的惯性思维第38-39页
   4. 对斗争哲学的信奉第39-41页
第二部分 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主要失误的总体反思和启示第41-50页
 一、对毛泽东失误的总体反思第41-44页
 二、几点启示第44-50页
  (一)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当从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主义第44-45页
  (二) 搞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第45-46页
  (三)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46-48页
  (四) 阶级斗争并非社会常态,社会和谐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晚年和谐社会思想论析
下一篇:建国初期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建构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