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区域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3 文献研究评述第14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综述第17-22页
    2.1 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第17-20页
        2.1.1 协同学第17-18页
        2.1.2 成本学说第18-19页
        2.1.3 要素禀赋学说第19页
        2.1.4 增长极理论第19-20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2.2.1 京津冀区域第20页
        2.2.2 区域物流第20-21页
        2.2.3 制造业第21-22页
第三章 基于SWOT的京津冀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第22-27页
    3.1 优势分析第22-23页
        3.1.1 资源优势第22页
        3.1.2 政策优势第22-23页
        3.1.3 区位优势第23页
    3.2 劣势分析第23-24页
        3.2.1 未形成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第23-24页
        3.2.2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第24页
    3.3 机遇分析第24-25页
        3.3.1 国际形势需要第24-25页
        3.3.2 国家战略支持第25页
    3.4 挑战分析第25-27页
        3.4.1 行政体制束缚第25-26页
        3.4.2 产业结构趋同第26页
        3.4.3 生态环境压力第26-27页
第四章 区域物流与制造业协同评价模型构建第27-30页
    4.1 研究思路第27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第27-28页
    4.3 协同度以及协同效率评价模型第28-30页
        4.3.1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第28-29页
        4.3.2 DEA模型第29-30页
第五章 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及对策第30-48页
    5.1 京津冀协同发展概述第30-34页
        5.1.1 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发展概况第30-32页
        5.1.2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发展概况第32-34页
    5.2 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和制造业协同度分析第34-41页
        5.2.1 协同度模型指标的确定第34-35页
        5.2.2 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实证分析第35-41页
    5.3 基于DEA的京津冀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效率分析第41-44页
        5.3.1 DEA模型指标的确定第41页
        5.3.2 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和制造业协同效率计算第41-43页
        5.3.3 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和制造业协同效率的结果分析第43-44页
    5.4 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对策第44-48页
        5.4.1 构建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第44-45页
        5.4.2 推进交通一体化与现代物流发展第45页
        5.4.3 建立产学研联盟第45-46页
        5.4.4 推动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第46页
        5.4.5 促进物流业产业集群建设第46-47页
        5.4.6 推动绿色物流建设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48-49页
    6.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
下一篇:考虑配送水平对消费者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