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与满足”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1-22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一 关于微信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 第13-15页 | 
| 二 关于农村媒介使用的研究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一 创新与扩散理论 | 第17-18页 | 
| 二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8页 | 
| 三 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18-19页 | 
| 第四节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 第19-22页 | 
| 一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 第一节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 一 问题设置 | 第23-24页 | 
| 二 问卷信度 | 第24页 | 
| 第三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4-25页 | 
| 第四节 无结构访谈对象情况说明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行为 | 第26-42页 | 
| 第一节 留守妇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6-28页 | 
| 一 留守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 第27页 | 
| 二 职业多元化 | 第27页 | 
| 三 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 第27-28页 | 
| 四 日常消费低 | 第28页 |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接触行为 | 第28-31页 | 
| 一 触媒途径 | 第28-29页 | 
| 二 好友来源 | 第29-31页 | 
| 第三节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行为 | 第31-38页 | 
| 一 使用动机 | 第31页 | 
| 二 使用行为 | 第31-34页 | 
| 三 使用时长 | 第34-35页 | 
| 四 媒介素养 | 第35-38页 | 
| 第四节 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行为的因素 | 第38-42页 | 
| 一 经济因素 | 第38-39页 | 
| 二 媒介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 三 从众心理 | 第40页 | 
| 四 受教育程度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满足情况 | 第42-51页 |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满意程度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妇女微信使用需求满足情况 | 第43-51页 | 
| 一 维护人际交往的需求 | 第43-45页 | 
| 二 娱乐的需求 | 第45页 | 
| 三 便利生活的需求 | 第45-46页 | 
| 四 即时获取多样信息的需求 | 第46-47页 | 
| 五 自我呈现的需求 | 第47-48页 | 
| 六 自我发展的需求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微信使用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影响 | 第51-63页 | 
| 第一节 微信使用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的影响 | 第51-55页 | 
| 一 人际关系的变化 | 第51-53页 | 
| 二 娱乐方式的变迁 | 第53-55页 | 
| 第二节 微信使用对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的影响 | 第55-57页 | 
| 一 获取信息能力提升的良与莠 | 第55-56页 | 
| 二 微信“潜在”商机的优与劣 | 第56-57页 | 
| 第三节 微信使用对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参与的影响 | 第57-61页 | 
| 一 参与范围扩展性 | 第58-59页 | 
| 二 参与行为双重性 | 第59-61页 | 
| 第四节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61-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8-71页 | 
| 附录B 无结构化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 附录C 无结构化访谈人员汇总表 | 第72-73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