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三、研究内容第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第13-14页
        (三)理论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第14页
    五、本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一)可能创新第14页
        (二)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5-20页
    一、PPP模式第15-17页
        (一)PPP模式定义第15-16页
        (二)PPP模式特征第16-17页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第17-18页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内涵第17页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类型第17-18页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第18页
    三、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公共产品理论第18-19页
        (二)公共选择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产生机理第20-27页
    一、PPP模式基本运作方式第20-22页
        (一)PPP模式运行机理第20页
        (二)PPP项目资金来源第20-21页
        (三)PPP模式收费机制第21-22页
    二、PPP模式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系第22-27页
        (一)PPP模式下财政支出与政府债务的关系第22-24页
        (二)PPP模式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因第24-27页
第四章 我国PPP模式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第27-37页
    一、PPP模式应用情况第27-32页
        (一)PPP项目规模快速增长第27-28页
        (二)PPP项目地区分布不均衡第28-30页
        (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比例不均等第30-31页
        (四)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方式占比高第31-32页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第32-34页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平稳增长第32-33页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与财政实力不匹配第33-34页
    三、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综合分析第34-37页
        (一)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状况比较分析第34-35页
        (二)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地区分布情况比较分析第35页
        (三)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隐患分析第35-37页
第五章 PPP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第37-42页
    一、PPP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一)PPP推进速度过快增加财政风险第37页
        (二)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与PPP投资规模失衡形成债务风险第37页
        (三)PPP异化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第37-38页
        (四)突破PPP模式预算限制增加债务风险第38页
        (五)国企占比过高不利于提高公共项目运营效率第38页
        (六)社会资本过于逐利增加政府性债务风险第38-39页
    二、PPP模式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40页
        (一)PPP模式配套制度设计不完善第39-40页
        (二)专业咨询服务水平有限不利于项目质量提高第40页
        (三)地方政府过分追求PPP融资功能导致其发展过快第40页
        (四)社会资本过于逐利助推PPP不规范发展第40页
    三、我国PPP应用中存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第40-42页
        (一)PPP规模的不断增长积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第40-41页
        (二)PPP模式债务隐匿性增加政府支出风险第41-42页
第六章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措施第42-48页
    一、完善PPP配套制度建设,引导PPP模式规范发展第42-43页
        (一)打造完善的PPP法律体系第42页
        (二)制定合适的预算制度和会计准则第42页
        (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第42-43页
    二、理性运用PPP模式,充分发挥PPP正面作用第43-44页
        (一)规范PPP项目筛选和入库工作第43页
        (二)做好财政承受能力评价第43页
        (三)加强专业咨询机构的培育和人才培养第43-44页
    三、制定债务风险管理框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第44-45页
        (一)建立健全PPP政府性债务制度框架第44页
        (二)强化债务管理第44-45页
        (三)合理分配PPP风险第45页
        (四)设立PPP政府性债务基金第45页
    四、完善监管体系建设,规范相关主体行为第45-48页
        (一)加强PPP信息披露第46页
        (二)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第46页
        (三)加强PPP管理体系建设第46-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一、研究结论第48页
    二、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个人简介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公众号的硬新闻写作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递网络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