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三)理论与数据分析相结合 | 第14页 |
五、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一)可能创新 | 第1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PPP模式 | 第15-17页 |
(一)PPP模式定义 | 第15-16页 |
(二)PPP模式特征 | 第16-17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 | 第17-18页 |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内涵 | 第17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类型 | 第17-18页 |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第18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产生机理 | 第20-27页 |
一、PPP模式基本运作方式 | 第20-22页 |
(一)PPP模式运行机理 | 第20页 |
(二)PPP项目资金来源 | 第20-21页 |
(三)PPP模式收费机制 | 第21-22页 |
二、PPP模式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系 | 第22-27页 |
(一)PPP模式下财政支出与政府债务的关系 | 第22-24页 |
(二)PPP模式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因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我国PPP模式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 | 第27-37页 |
一、PPP模式应用情况 | 第27-32页 |
(一)PPP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 第27-28页 |
(二)PPP项目地区分布不均衡 | 第28-30页 |
(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比例不均等 | 第30-31页 |
(四)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方式占比高 | 第31-32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 | 第32-34页 |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平稳增长 | 第32-33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与财政实力不匹配 | 第33-34页 |
三、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综合分析 | 第34-37页 |
(一)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二)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地区分布情况比较分析 | 第35页 |
(三)PPP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隐患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PPP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第37-42页 |
一、PPP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一)PPP推进速度过快增加财政风险 | 第37页 |
(二)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与PPP投资规模失衡形成债务风险 | 第37页 |
(三)PPP异化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 第37-38页 |
(四)突破PPP模式预算限制增加债务风险 | 第38页 |
(五)国企占比过高不利于提高公共项目运营效率 | 第38页 |
(六)社会资本过于逐利增加政府性债务风险 | 第38-39页 |
二、PPP模式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一)PPP模式配套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39-40页 |
(二)专业咨询服务水平有限不利于项目质量提高 | 第40页 |
(三)地方政府过分追求PPP融资功能导致其发展过快 | 第40页 |
(四)社会资本过于逐利助推PPP不规范发展 | 第40页 |
三、我国PPP应用中存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第40-42页 |
(一)PPP规模的不断增长积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第40-41页 |
(二)PPP模式债务隐匿性增加政府支出风险 | 第41-42页 |
第六章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措施 | 第42-48页 |
一、完善PPP配套制度建设,引导PPP模式规范发展 | 第42-43页 |
(一)打造完善的PPP法律体系 | 第42页 |
(二)制定合适的预算制度和会计准则 | 第42页 |
(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 第42-43页 |
二、理性运用PPP模式,充分发挥PPP正面作用 | 第43-44页 |
(一)规范PPP项目筛选和入库工作 | 第43页 |
(二)做好财政承受能力评价 | 第43页 |
(三)加强专业咨询机构的培育和人才培养 | 第43-44页 |
三、制定债务风险管理框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 第44-45页 |
(一)建立健全PPP政府性债务制度框架 | 第44页 |
(二)强化债务管理 | 第44-45页 |
(三)合理分配PPP风险 | 第45页 |
(四)设立PPP政府性债务基金 | 第45页 |
四、完善监管体系建设,规范相关主体行为 | 第45-48页 |
(一)加强PPP信息披露 | 第46页 |
(二)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 | 第46页 |
(三)加强PPP管理体系建设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