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2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官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 | 第22-38页 |
一、官僚与官僚制 | 第22-25页 |
二、官僚主义与官僚政治 | 第25-29页 |
三、官僚主义与国家体制 | 第29-32页 |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官僚主义的解剖 | 第32-38页 |
第二章 列宁对新型政治体制苏维埃的构想 | 第38-60页 |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理论的理解与发展 | 第38-43页 |
二、列宁对沙皇俄国官僚体制的批判 | 第43-45页 |
三、苏维埃的产生和发展 | 第45-52页 |
(一) 一九○五年苏维埃的产生 | 第45-48页 |
(二) 二月革命中苏维埃的发展 | 第48-50页 |
(三)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第50-52页 |
四、苏维埃制度的建立 | 第52-60页 |
(一) 苏维埃是革命政权机关 | 第52-53页 |
(二) 列宁对建立苏维埃制度探索 | 第53-55页 |
(三) 苏维埃制度的建立 | 第55-60页 |
第三章 列宁时期苏维埃政治体制的演变 | 第60-86页 |
一、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原则的变化 | 第60-63页 |
二、人民直接掌权到执政党代表人民掌权 | 第63-65页 |
三、废除军队和警察原则的变化 | 第65-69页 |
四、官员的任命制代替选举制 | 第69-72页 |
五、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 | 第72-86页 |
(一)"转瞬即逝"的立宪会议 | 第72-77页 |
(二) 联合执政的尝试和夭折 | 第77-80页 |
(三) 苏维埃的一党化专政 | 第80-86页 |
第四章 列宁时期官僚主义问题的表现 | 第86-110页 |
一、官僚主义作风 | 第86-93页 |
二、以党代政与党政不分的官僚体制 | 第93-100页 |
三、党内民主的弱化与集中制形成 | 第100-106页 |
四、官僚特权阶层开始出现 | 第106-110页 |
第五章 列宁对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分析 | 第110-134页 |
一、苏俄社会经济因素 | 第110-113页 |
二、苏俄社会政治因素 | 第113-116页 |
三、苏俄历史传统文化因素 | 第116-119页 |
四、苏维埃自身体制因素 | 第119-134页 |
第六章 列宁对克服官僚主义的思考 | 第134-164页 |
一、列宁对多党制的探索 | 第134-137页 |
二、列宁对参加杜马及选举的态度 | 第137-141页 |
三、列宁对党政关系的思考 | 第141-144页 |
四、列宁关于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 | 第144-164页 |
结语 | 第164-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4页 |
致谢 | 第184-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