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研究对象与任务 | 第10-11页 |
3、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理论工具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二、干部人事档案概述 | 第18-21页 |
(一)干部人事档案含义 | 第18页 |
(二)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内容与管理方式 | 第18-19页 |
(三)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概念、行为与方式 | 第19-21页 |
三、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状 | 第21-32页 |
(一)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情况 | 第21页 |
(二)近十年来公开报道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案例 | 第21-28页 |
1、造假动机 | 第24页 |
2、造假内容 | 第24-26页 |
3、造假手段 | 第26-27页 |
4、造假人员 | 第27-28页 |
(三)干部人事档案典型造假案例分析 | 第28-32页 |
1、邱某团伙造假案情况及分析 | 第28-29页 |
2、徐某年龄造假案情况及分析 | 第29-30页 |
3、郭某干部身份造假案情况及分析 | 第30页 |
4、卢某全面造假案情况及分析 | 第30-31页 |
5、杨某指使别人造假案情况及分析 | 第31-32页 |
四、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成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32-33页 |
1、理想信念缺失,思想认识不够 | 第32页 |
2、纪律观念松懈,规矩意识不强 | 第32页 |
3、诚信意识淡薄,缺少约束手段 | 第32-33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33-36页 |
1、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水平粗放 | 第33页 |
2、缺少早期材料,档案信息不全 | 第33-34页 |
3、管理方式单一,缺少佐证材料 | 第34页 |
4、法规建设缓慢,违规成本过低 | 第34-36页 |
五、国内外人事信息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一)我国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 | 第36页 |
(二)美国的个人信用档案管理 | 第36-37页 |
六、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一)坚定干部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 第37页 |
(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干部诚信意识 | 第37-38页 |
(三)建立干部信息大数据库,全面掌握干部基本情况 | 第38页 |
(四)深化档案管理改革,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 第38-39页 |
(五)配齐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 第39页 |
(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严惩治造假行为 | 第39-40页 |
(七)扩宽干部信息公开渠道,增强舆论监督 | 第40-41页 |
七、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