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农转居”背景下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实务研究--以昆明市X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9-15页
    (一) 研究背景及缘起第9-13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缘起第10-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实践意义第13-15页
二、文献综述第15-24页
    1、有关“农转居”社区的研究第15-16页
    2、有关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研究第16-22页
    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研究第22-24页
三、概念界定第24-26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1、“农转居”社区第24页
        2、农村老年妇女第24-25页
        3、社区参与第25-26页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第26-35页
    (一) 理论依据第26-30页
        1、积极老龄化理论第26-27页
            (1) 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发展脉络第26页
            (2) 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内容第26-27页
            (3) 积极老龄化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第27页
        2、参与式发展理论第27-30页
            (1)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第27-28页
            (2) 参与式发展理论与社区参与的关系第28-29页
            (3) 参与式发展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第29-30页
    (二) 研究思路第30-31页
    (三) 研究方法第31-35页
        1、研究方法第31-33页
        2、收集资料的方法第33-35页
五、“农转居”背景下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现状与需求第35-41页
    (一) X村概况第35-36页
    (二) X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现状第36-39页
        1、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意愿第36-37页
        2、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程度第37页
        3、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渠道第37-39页
    (三) X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需求第39-41页
六、“农转居”社区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实务介入第41-62页
    (一) 问题的发现与界定阶段第41-42页
    (二) 寻找解决问题介入策略第42-60页
        1、开展“携手相伴”小组工作第42-56页
            (1) 小组的性质和目标第43页
            (2) 小组前期准备工作第43-46页
            (3) 小组的具体实施与反思阶段第46-54页
            (4) 小组评估阶段第54-56页
        2、开展社区活动第56-60页
            (1) “奶奶厨房”第56-57页
            (2) “惜老爱老”社区活动第57-58页
            (3) 老年社区广场舞活动第58-60页
    (三) 实务研究的检验结果第60-62页
        1、集中意见反馈,增加老年女性社区参与的渠道第60-61页
        2、人际关系得到弥合,社区参与的主动性提高第61页
        3、农村老年女性社区参与的能力及积极性得到提高第61-62页
七、发现与反思第62-68页
    (一)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第62-64页
        1、强调老年妇女是社区发展的主体之一第62-63页
        2、建立当地妇女组织与网络第63页
        3、尊重当地乡土知识与经验第63-64页
    (二) 社会工作在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中的角色与功能第64-66页
        1、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角色第64-65页
            (1) 资源的整合、协调者第64页
            (2) 合作者第64-65页
            (3) 倾听者第65页
        2、社会工作在介入“农转居”背景下农村老年妇女社区参与的功能第65-66页
            (1) 弥补了老年妇女在社区参与中的不足第65页
            (2) 弥合社区关系,促进老人人际交往第65-66页
            (3) 挖掘老年妇女潜能,充分发挥老人的参与积极性第66页
            (4) 发挥老年妇女保护村庄传统文化的作用第66页
    (三) 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总结第66-68页
八、结语第68-69页
附录第6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枢纽港选择研究
下一篇: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