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尿结石 | 第14-15页 |
1.1.1 尿结石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4页 |
1.1.2 尿结石发病率 | 第14-15页 |
1.2 饲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技术 | 第15页 |
1.3 DCAB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DCAB对动物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2 DCAB对动物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3 DCAB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 第17页 |
1.3.4 DCAB对动物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5 DCAB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6 DCAB对动物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7 DCAB对动物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 第20页 |
1.3.8 DCAB对动物尿结石病的影响 | 第20页 |
1.4 DCAB值的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1.5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23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 饲粮养分含量的测定与计算 | 第24-25页 |
2.4 血样及尿液样品的采集 | 第25页 |
2.5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2.6 血液和尿液指标的测定 | 第25-28页 |
2.7 尿结石发病情况及结石样品分析 | 第28页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0页 |
3.1 辽宁绒山羊生长指标 | 第29-31页 |
3.1.1 平均日增重 | 第29页 |
3.1.2 平均日采食量 | 第29-30页 |
3.1.3 料重比 | 第30-31页 |
3.2 辽宁绒山羊血清生化指标 | 第31-33页 |
3.2.1 血清尿素含量 | 第31-32页 |
3.2.2 血清肌酐含量 | 第32页 |
3.2.3 血清尿酸含量 | 第32-33页 |
3.3 辽宁绒山羊血清离子含量 | 第33-38页 |
3.3.1 血清钠含量 | 第33-34页 |
3.3.2 血清钾含量 | 第34页 |
3.3.3 血清镁含量 | 第34-35页 |
3.3.4 血清钙含量 | 第35-36页 |
3.3.5 血清磷含量 | 第36-37页 |
3.3.6 血清氯含量 | 第37页 |
3.3.7 血清硫含量 | 第37-38页 |
3.4 辽宁绒山羊尿液生化指标 | 第38-40页 |
3.4.1 尿液尿素含量 | 第38-39页 |
3.4.2 尿液肌酐含量 | 第39页 |
3.4.3 尿液尿酸含量 | 第39-40页 |
3.5 辽宁绒山尿液离子含量 | 第40-44页 |
3.5.1 尿液钠含量 | 第40-41页 |
3.5.2 尿液钾含量 | 第41页 |
3.5.3 尿液镁含量 | 第41-42页 |
3.5.4 尿液钙含量 | 第42-43页 |
3.5.5 尿液磷含量 | 第43页 |
3.5.6 尿液氯含量 | 第43-44页 |
3.5.7 尿液硫含量 | 第44页 |
3.6 辽宁绒山羊尿液电导率及pH | 第44-46页 |
3.6.1 尿液电导率 | 第44-45页 |
3.6.2 尿液pH | 第45-46页 |
3.7 尿结石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 第46-47页 |
3.8 尿结石成分分析 | 第47-50页 |
3.8.1 尿结石物理学特征 | 第47页 |
3.8.2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7-48页 |
3.8.3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48-49页 |
3.8.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5页 |
4.1 DCAB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4.2 DCAB对辽宁绒山羊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 DCAB对辽宁绒山羊血清及尿液离子的影响 | 第52页 |
4.4 DCAB对辽宁绒山羊尿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DCAB对辽宁绒山羊尿液pH的影响 | 第53页 |
4.6 DCAB对辽宁绒山羊发病率及结石成分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