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1 华黎与迹·建筑事务所 | 第8-11页 |
1.1.2 研究缘起及论域 | 第11-13页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3-18页 |
1.2.1 研究对象:建筑案例与设计思维构成 | 第14-17页 |
1.2.2 研究内容:建筑学基本话题的二级关键词及其互动机制 | 第17-18页 |
1.3 既往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1.3.1 自述 | 第20-21页 |
1.3.2 他人评论 | 第21-22页 |
1.3.3 访谈、对谈 | 第22-24页 |
1.3.4 自撰评论 | 第24-25页 |
1.3.5 访谈录音 | 第25-2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1.4.1 既有研究方法的长处与不足 | 第27-29页 |
1.4.2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5 章节概述 | 第30-32页 |
第2章 空间、场地与结构效果:华黎建筑的3条线索 | 第32-56页 |
2.1 东西之间:现代性、中国性与70后建筑师 | 第32-39页 |
2.2 抽象空间、场地关系、结构效果:缠绕的设计线索 | 第39-50页 |
2.2.1 具有质感的抽象空间 | 第40-42页 |
2.2.2 作为脚本的场地关系 | 第42-45页 |
2.2.3 通过身体感表达的结构效果 | 第45-50页 |
2.3 机制的延异:华黎的设计策略 | 第50-56页 |
第3章 抽象空间与场地脚本:常梦关爱中心小食堂及儿童画廊 | 第56-74页 |
3.1 常梦关爱中心小食堂 | 第57-65页 |
3.1.1 布局与位置经营 | 第57-60页 |
3.1.2 局部空间构成与双重尺度的空间元素 | 第60-63页 |
3.1.3 空间关系的场景化与细部设计的收敛 | 第63-65页 |
3.2 常梦关爱中心儿童画廊 | 第65-70页 |
3.2.1 多层次的庭院空间构成 | 第66-68页 |
3.2.2 空间构成与结构形式的演化 | 第68-70页 |
3.3 小结:个体主张的建筑本体 | 第70-74页 |
第4章 基于身体感受的结构效果:武夷山竹筏育制场 | 第74-96页 |
4.1 本体和外延:建筑与地域的互含关系 | 第74-79页 |
4.1.1 由地域条件主导的建筑布局 | 第75-77页 |
4.1.2 从抽象的地域到具体的地域 | 第77-79页 |
4.2 场所感的形成与空间效果的表达 | 第79-85页 |
4.2.1 基于人的使用的空间夸张与收缩 | 第79-81页 |
4.2.2 结构的隐藏与展现 | 第81-85页 |
4.3 秩序、误差与空间效果的演绎 | 第85-92页 |
4.3.1 材料阅读与建构表达 | 第85-90页 |
4.3.2 施工误差的控制与空间效果的表达 | 第90-92页 |
4.4 小结:地域、场所和建筑本体概念间的巡回 | 第92-96页 |
第5章 复合结构与空间修辞:北京运河公园林建筑 | 第96-118页 |
5.1 皮与骨:脱离了功能的空间 | 第96-105页 |
5.1.1 从功能到使用:尺度异化的构件 | 第96-100页 |
5.1.2 从使用到空间:建筑成为结构 | 第100-102页 |
5.1.3 均质与变异:结构成为空间 | 第102-105页 |
5.2 隐藏与展露:空间表现的统一 | 第105-112页 |
5.2.1 家具、建筑与景观:三种尺度互动 | 第105-109页 |
5.2.2 设备、结构和建筑:三种专业的整合 | 第109-112页 |
5.3 空间的修辞:为了效果的构成 | 第112-116页 |
5.3.1 结构、细部的表现和隐匿 | 第112-114页 |
5.3.2 精确与误差:预制化建筑的落地难题 | 第114-116页 |
5.4 小结:中间状态与结构效果 | 第116-118页 |
第6章 空间、场地、结构与材料表现:威海塔山公园岩景茶室 | 第118-130页 |
6.1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互动 | 第118-123页 |
6.1.1 由相互脱离的块面构成的无柱空间 | 第118-120页 |
6.1.2 动与静:复合的观景体验 | 第120-123页 |
6.2 通过材料的表现性特质展现氛围 | 第123-126页 |
6.2.1 无边界的平面:被隐藏的结构与设备 | 第123-125页 |
6.2.2 材料的表现性真实:石材的使用 | 第125-126页 |
6.3 小结:可为可不为——由现实决定的设计策略 | 第126-130页 |
第7章 结语:一种中间状态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0页 |
附录 A 华黎访谈录音整理 | 第140-148页 |
附录 B 迹·建筑事务所作品信息 | 第148-1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