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1-13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定义及融资问题研究 | 第15-17页 |
2.1.1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第15-17页 |
2.2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股权和债权融资分析 | 第17-18页 |
2.2.1 科创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及其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2.2.2 科创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及其问题研究 | 第18页 |
2.3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股权与债权融资对策研究 | 第18-20页 |
2.3.1 科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的对策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创新型融资模式探索与“投贷联动”模式的提出 | 第19-20页 |
2.4 “投贷联动”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3 “投贷联动”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3.1 “投贷联动”模式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1 国外“投贷联动”模式分析 | 第22-27页 |
3.1.2 国内“投贷联动”模式分析 | 第27-31页 |
3.2 我国“投贷联动”探索及试点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4 “投贷联动”促进科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5-45页 |
4.1 理论机理 | 第35-40页 |
4.2 实证论证 | 第40-45页 |
4.2.1 参数选择 | 第40页 |
4.2.2 参数设定 | 第40-41页 |
4.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4.2.4 敏感性分析 | 第44-45页 |
5 “投贷联动”模式实现的优化机制分析 | 第45-52页 |
5.1 参与者收益视角下的融资模式优势分析 | 第45-46页 |
5.2 “投贷联动”参与者利益博弈与协调均衡 | 第46-50页 |
5.2.1 绝对收益视角下PE/VC与商业银行博弈关系分析 | 第47-48页 |
5.2.2 考虑机会成本的参与者利益博弈与协调分析 | 第48-50页 |
5.3 考虑尽调成本的“投贷联动”合作模式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对策 | 第52-58页 |
6.1 主要结论与问题分析 | 第52-53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6.1.2 问题分析 | 第52-5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6.2.1 促进“投贷联动”支持科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4-55页 |
6.2.2 优化“投贷联动”模式的参与者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