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量子点概述 | 第9-12页 |
1.1.1 量子点 | 第9页 |
1.1.2 掺杂型量子点简介 | 第9-10页 |
1.1.3 掺杂量子点合成机理 | 第10页 |
1.1.4 Mn-ZnS QDs的磷光性质 | 第10-11页 |
1.1.5 Mn-ZnS QDs室温磷光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阵列传感器概述 | 第12-17页 |
1.2.1 阵列传感器 | 第12页 |
1.2.2 阵列传感器应用 | 第12-17页 |
1.3 糖类概述 | 第17-18页 |
1.3.1 糖类 | 第17页 |
1.3.2 糖类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立题思想 | 第18-21页 |
2 基于量子点/硼酸基联吡啶盐复合物的一维传感器检测果糖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2.2 仪器 | 第22-23页 |
2.2.3 MPA包裹的Mn-ZnS QDs的合成 | 第23页 |
2.2.4 BBV的合成 | 第23页 |
2.2.5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2.3.1 MPA包裹的Mn-ZnS QDs的表征 | 第24页 |
2.3.2 Mn-ZnS QDs/BBV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 | 第24-25页 |
2.3.3 Mn-ZnS QDs/BBV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5-26页 |
2.3.4 Mn-ZnS QDs/BBV纳米复合材料对果糖的检测 | 第26-27页 |
2.3.5 BBV猝灭Mn-ZnS QDsRTP的原理 | 第27-28页 |
2.3.6 果糖与BBV的反应原理 | 第28-29页 |
2.3.7 纳米复合材料对果糖的检测特性 | 第29页 |
2.4 结论 | 第29-31页 |
3 基于Mn-ZnS 量子点的二维阵列传感器用于常见糖类的区分与识别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仪器 | 第3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2.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3.3.1 Mn-ZnS QDs的两通道光学性质 | 第35-36页 |
3.3.2 Mn-ZnS QDs与BBV的相互作用 | 第36-37页 |
3.3.3 糖与Mn-ZnS QDs/BBV纳米复合物之间的作用 | 第37页 |
3.3.4 Mn-ZnS QDs/BBV二维阵列传感器对糖的检测 | 第37-42页 |
3.3.5 不同种类糖的指纹图谱 | 第42页 |
3.3.6 不同种类糖的LDA分析 | 第42-44页 |
3.3.7 不同浓度糖类的LDA分析 | 第44-46页 |
3.3.8 Mn-ZnS QDs/BBV二维阵列传感器对橙汁饮料的鉴别 | 第46-47页 |
3.4 结论 | 第47-49页 |
4 基于Mn-ZnS 量子点纳米复合物三维阵列传感器用于粘多糖的识别与区分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4.2.2 仪器 | 第50-51页 |
4.2.3 Mn-ZnS +QDs的合成 | 第51页 |
4.2.4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4.2.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4.3.1 Mn-ZnS QDs的三通道光学性质 | 第51-52页 |
4.3.2 Mn-ZnS QDs与PDC的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4.3.3 Mn-ZnS +QDs纳米复合物与粘多糖的相互作用 | 第53页 |
4.3.4 不同种类粘多糖的指纹图谱 | 第53-55页 |
4.3.5 不同种类粘多糖的LDA分析 | 第55-56页 |
4.3.6 不同浓度粘多糖的指纹图谱 | 第56-57页 |
4.3.7 不同浓度粘多糖的LDA分析 | 第57-59页 |
4.3.8 Mn-ZnS +QDs三维阵列传感器对生物样品中粘多糖的鉴别 | 第59-60页 |
4.4 结论 | 第60-63页 |
5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