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征收背景下的火电企业经营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结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碳税相关理论与我国火电企业发展现状 | 第18-28页 |
2.1 碳税的基础概念 | 第18-22页 |
2.1.1 碳税理论与征收对象 | 第18页 |
2.1.2 碳税征收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2.1.3 碳税在国内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2.1.4 碳税相关的国际公约 | 第21-22页 |
2.1.5 碳税与能源税的关系 | 第22页 |
2.2 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2.2.1 火电行业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22-24页 |
2.2.2 “十三五”后火电行业面临现状 | 第24-26页 |
2.3 碳税征收对火电企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2.3.1 碳税对行业生产性影响 | 第26-27页 |
2.3.2 碳税对行业战略性影响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碳排放量测算及研究方法分析 | 第28-39页 |
3.1 碳排放量测算模型 | 第28-35页 |
3.1.1 灰色预测模型 | 第28-31页 |
3.1.2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 第31-32页 |
3.1.3 随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第32-34页 |
3.1.4 优化组合预测模型 | 第34-35页 |
3.2 火电企业碳排放量测算和分析 | 第35-38页 |
3.2.1 碳排量测算原理 | 第35-36页 |
3.2.2 测算结果输出 | 第36-37页 |
3.2.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我国火电企业碳税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9-48页 |
4.1 CGE模型的概念与建立 | 第39-40页 |
4.1.1 模型相关参数假定 | 第39-40页 |
4.1.2 生产部门的行业划分 | 第40页 |
4.2 构建碳税CGE模型 | 第40-42页 |
4.2.1 生产模块 | 第40-41页 |
4.2.2 需求模块 | 第41-42页 |
4.2.3 价格模块 | 第42页 |
4.2.4 市场均衡模块 | 第42页 |
4.2.5 宏观闭合模块 | 第42页 |
4.3 碳税CGE模型的求解原理 | 第42-45页 |
4.4 碳税结合碳排放量的模型设计与分析 | 第45-47页 |
4.4.1 碳税征收背景下碳排放对能源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4.4.2 碳税征收背景下碳排放对企业的影响 | 第46页 |
4.4.3 不同碳税税率模型设计分析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火电企业经营对策建议—以华能国际为例 | 第48-57页 |
5.1 华能国际简介 | 第48-49页 |
5.1.1 碳税的模拟结果 | 第48-49页 |
5.2 华能国际面临的经营问题 | 第49-50页 |
5.3 华能国际的经营对策 | 第50-52页 |
5.3.1 改变能源结构 | 第50-51页 |
5.3.2 加强技术研发 | 第51页 |
5.3.3 提高燃煤能效 | 第51页 |
5.3.4 实行优胜劣汰 | 第51-52页 |
5.3.5 利用政策互补 | 第52页 |
5.3.6 加强内部管理 | 第52页 |
5.4 我国火电企业经营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