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1 国内外现状述评 | 第8-12页 |
1.1.2 本课题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 第12-13页 |
1.2 主要内容与观点、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1.2.1 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3-14页 |
1.2.2 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角色四重奏:《非诚勿扰》差异性的人物构成 | 第16-29页 |
2.1 圆形设计:无处不在的节目主持 | 第16-22页 |
2.1.1 “美”与“丑”:平和与犀利的二元整合 | 第16-18页 |
2.1.2 立场与功能:自我雕塑的控制者 | 第18-20页 |
2.1.3 “新屌丝”形态:孟非的多重性 | 第20-22页 |
2.2 扁平化:被排列的节目嘉宾 | 第22-29页 |
2.2.1 主动与被动:“持久的站立者” | 第23-25页 |
2.2.2 “看”与“走”:被审视的消费者 | 第25-26页 |
2.2.3 尖锐与平衡:强化差异的意见领袖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改造与对抗:《非诚勿扰》展示性的话语模式 | 第29-41页 |
3.1 编导选择:从现实中结构事件 | 第29-32页 |
3.1.1 简化:捕捉原状材料的本质 | 第30-31页 |
3.1.2 差异化:一种赋予材料表现性的“力” | 第31-32页 |
3.2 组织结构:对抗性的逻辑集合 | 第32-41页 |
3.2.1 让“话”中有“戏”:对话冲突的动作性原则 | 第33-37页 |
3.2.2 纠葛:制造负极力量与两难抉择 | 第37-41页 |
第四章 真实与梦幻:《非诚勿扰》假定性的情境构建 | 第41-49页 |
4.1 物质的样式:强化叙事的艺术加工 | 第41-45页 |
4.1.1 看见:视觉材料的叙述性布局 | 第42-44页 |
4.1.2 听见:听觉材料的艺术化渲染 | 第44-45页 |
4.2 梦幻的现实:假定时空的经典设计 | 第45-49页 |
4.2.1 前提:一个在线性时间内控制节目的人 | 第46-47页 |
4.2.2 内在逻辑:一场终将征服对手的游戏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