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页 |
2.选题目的 | 第8页 |
3.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名词解释 | 第9-12页 |
第一节 媒体 | 第9页 |
第二节 新媒体 | 第9页 |
第三节 自媒体 | 第9-10页 |
第四节 大众文化 | 第10-11页 |
第五节 审美趣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媒体各个时期的审美趣味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文革”背景下的影院时期动画的审美趣味 | 第12-14页 |
1.政治是动画主题的核心要素 | 第12-13页 |
2.政治宣传下充满斗争的审美趣味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动画审美趣味 | 第14-19页 |
1.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生存”是动画制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 第14-15页 |
2.从改革中回归“理性”思想的观众怀疑一切 | 第15页 |
3.国外动画对国内动画的冲击导致国产动画审美趣味的转变 | 第15-16页 |
4.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观众日益膨胀的文化需求 | 第16-17页 |
5.代工动画工作室培养出一代有经验的动画师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中国新媒体时期动画审美趣味 | 第19-27页 |
第一节 新媒体动画发展初期 | 第19-20页 |
1.新媒体发展战胜传统媒体的必然性 | 第19页 |
2.新媒体产品高昂价格阻碍了自身发展 | 第19页 |
3.互联网初期的新媒体动画有以下三个特点 | 第19-20页 |
1 互联网发展初期动画传播主体依旧是传统媒体为主 | 第19页 |
2 简短有趣的动画易于网络传播 | 第19-20页 |
3 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 | 第20页 |
第二节 新媒体动画发展早期 | 第20-21页 |
1.受众审美能力随互联网普及率同步上升 | 第20页 |
2.此时在新媒体动画审美趣味有以下四个特点 | 第20-21页 |
1 在比较中形成的新时期动画审美趣味 | 第20页 |
2 大数据的应用使动画创作有了方向 | 第20-21页 |
3 新媒体动画越发凸显个性化 | 第21页 |
4 盗版行业的猖狂阻碍动画的发展却促进了国际动画的交流 | 第21页 |
第三节 新媒体动画突破期 | 第21-22页 |
1.网络游戏推动了新媒体动画的发展 | 第21-22页 |
2.此时新媒体动画呈审美趣味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 第22页 |
1 新媒体动画审美趣味向市场靠拢 | 第22页 |
2 青少年为动画的消费主力军 | 第22页 |
3 动画生产者审美趣味趋向商业 | 第22页 |
第四节 新媒体动画成熟期 | 第22-27页 |
1.盗版业的猖獗依旧是动画发展的重大阻碍 | 第22页 |
2.智能手机引发碎片化浏览的趋势 | 第22-24页 |
3.动画故事内容全年龄向的受众定位 | 第24-25页 |
4.此时期新媒体动画审美趣味特点 | 第25-27页 |
1.受众对象向全年龄向发展 | 第25页 |
2.新媒体动画开始满足成年人的审美趣味 | 第25页 |
3.动画创作的审美趣味方向时刻随着大数据反馈来做调整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从电影《大鱼海棠》分析当下动画审美趣味特点 | 第27-30页 |
第一节 独具中国审美特色的画面 | 第27-28页 |
1 饱满的人物 | 第27页 |
2 极具中国元素的服饰 | 第27页 |
3 细节丰富的动画场景 | 第27页 |
4 细腻的动作刻画 | 第27-28页 |
5 中国味道明显的色彩 | 第28页 |
第二节 传承中国经典的配乐 | 第28页 |
第三节 东方含蓄情感的剧情设置 | 第28-30页 |
结论 中国新媒体动画未来展望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关于中国风 | 第30页 |
第二节 关于中国动画产业未来 | 第30-32页 |
第三节 5G时代动画的预测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大众文化是未来中国动画审美趣味趋向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