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电能质量标准 | 第11-12页 |
1.1.2 谐波的产生、危害与治理 | 第12-14页 |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15-16页 |
1.4 本文所做工作及安排 | 第16-17页 |
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以及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17-30页 |
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17-21页 |
2.1.1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7-18页 |
2.1.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8-21页 |
2.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 | 第21-22页 |
2.3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2.4 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5-30页 |
2.4.1 常用的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5-26页 |
2.4.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6-28页 |
2.4.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q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8页 |
2.4.4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_p-i_q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8-30页 |
3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研究 | 第30-43页 |
3.1 直流侧电压波动分析 | 第30-31页 |
3.2 模糊控制 | 第31-35页 |
3.2.1 模糊控制的概念 | 第31-32页 |
3.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2-35页 |
3.3 直流侧电压模糊PI控制器的设计 | 第35-39页 |
3.3.1 常规PI控制 | 第35-36页 |
3.3.2 模糊PI复合控制 | 第36-38页 |
3.3.3 改进型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39页 |
3.4 直流侧电压相关参数的选取 | 第39-43页 |
3.4.1 直流侧电压基准值的选取 | 第39-40页 |
3.4.2 直流侧电容的选取 | 第40页 |
3.4.3 滤波电抗器的选取 | 第40-43页 |
4 电流控制策略 | 第43-46页 |
4.1 周期采样控制 | 第43页 |
4.2 三角载波脉宽调制 | 第43-44页 |
4.3 滞环比较控制 | 第44-46页 |
5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搭建与实验验证 | 第46-59页 |
5.1 模糊控制器的MATLAB实现 | 第46-48页 |
5.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的仿真模型搭建 | 第48-51页 |
5.3 谐波补偿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5.4 直流侧电压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