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趋势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5.1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 | 第17页 |
1.5.2 耕地变化分析方法 | 第17页 |
1.5.3 数理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1.5.4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7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1.1 土壤 | 第23页 |
2.1.2 土壤养分 | 第23页 |
2.1.3 地统计学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耕地稀缺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2.3 区域化变量理论 | 第24-26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26-3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6-27页 |
3.1.1 区位概况 | 第26页 |
3.1.2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6-27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7-30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4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 第30-43页 |
4.1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4.2 土壤养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31-38页 |
4.2.1 数据分布类型的正态分布检验 | 第31-33页 |
4.2.2 土壤养分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4.2.3 土壤养分半方差函数分析 | 第34-36页 |
4.2.4 土壤养分各向异性半方差函数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4.3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Kriging插值) | 第38-43页 |
4.3.1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4.3.2 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4.3.3 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4.3.4 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5 开垦年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43-50页 |
5.1 研究区耕地开垦年限的提取 | 第43-44页 |
5.2 不同开垦年限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5.3 不同开垦年限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 第45-50页 |
5.3.1 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 | 第46-47页 |
5.3.2 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全氮含量特征 | 第47-48页 |
5.3.3 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效磷含量特征 | 第48-49页 |
5.3.4 不同开垦年限土壤速效钾含量特征 | 第49-50页 |
6 研究实地应用与建议 | 第50-52页 |
6.1 提高耕地质量方面建议 | 第50页 |
6.2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 第50-5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讨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