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吸力锚安装过程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试验研究 | 第10-11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12页 |
1.3.3 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试验原理与试验方法 | 第14-22页 |
2.1 试验原理 | 第14-15页 |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备 | 第15-18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16-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2.3.1 制样方法 | 第18页 |
2.3.2 试验过程 | 第18-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厚径比、长径比与土塞隆起高度之间的关系 | 第22-37页 |
3.1 吸力锚模型尺寸 | 第22-23页 |
3.2 负压贯入试验结果 | 第23-31页 |
3.2.1 传感器的标定 | 第23页 |
3.2.2 不同长径比的吸力锚贯入试验结果 | 第23-28页 |
3.2.3 不同厚径比的吸力锚贯入试验结果 | 第28-31页 |
3.3 吸力锚负压贯入过程中水力梯度与土塞率的变化 | 第31-36页 |
3.3.1 土塞高度与长径比、厚径比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3.3.2 土塞高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模型试验吸力值与沉贯阻力理论分析 | 第37-58页 |
4.1 吸力作用下的贯入和颗粒运移 | 第37-40页 |
4.1.1 吸力锚贯入过程 | 第37-39页 |
4.1.2 颗粒迁移 | 第39-40页 |
4.2 吸力锚贯入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 | 第40-44页 |
4.3 贯入所需吸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改进 | 第44-47页 |
4.3.1 Houlsby&Byrne理论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4.3.2 Houlsby&Byrne理论计算模型改进 | 第46-47页 |
4.4 改进后公式的验证 | 第47-51页 |
4.4.1 1g试验验证结果 | 第47-49页 |
4.4.2 原位试验验证结果 | 第49-51页 |
4.5 临界吸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改进 | 第51-52页 |
4.5.1 现有理论计算模型 | 第51-52页 |
4.5.2 改进后理论计算模型 | 第52页 |
4.6 改进后临界吸力理论计算公式的验证 | 第52-56页 |
4.6.1 1g试验验证结果 | 第52-53页 |
4.6.2 原位试验验证结果 | 第53-56页 |
4.7 临界吸力对应的内、外渗透系数比(k_i/k_o)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A 符号说明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