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3页
    1.1 禽偏肺病毒的病原学第14-15页
        1.1.1 aMPV的分类第14页
        1.1.2 aMPV的基因组成第14-15页
        1.1.3 aMPV的理化特性第15页
    1.2 禽偏肺病毒的流行病学第15-17页
        1.2.1 aMPV的自然宿主及易感动物第15页
        1.2.2 aMPV的传播途径及地理分布第15-16页
        1.2.3 国内aMPV的流行情况第16-17页
    1.3 禽偏肺病毒的分离培养第17-18页
        1.3.1 样品的采集第17页
        1.3.2 病毒的分离方法第17-18页
    1.4 禽偏肺病毒的鉴定第18-20页
        1.4.1 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第18页
        1.4.2 免疫荧光实验第18页
        1.4.3 病毒中和实验第18页
        1.4.4 ELISA检测第18-19页
        1.4.5 RT-PCR第19页
        1.4.6 套式RT-PCR第19页
        1.4.7 荧光定量RT-PCR第19-20页
    1.5 禽偏肺病毒的致病性第20-21页
        1.5.1 aMPV的临床症状第20页
        1.5.2 aMPV的病理变化第20-21页
        1.5.3 排毒情况第21页
        1.5.4 抗体水平检测第21页
    1.6 禽偏肺病毒的防治第21-22页
        1.6.1 aMPV的生物安全防治疗第21页
        1.6.2 aMPV的疫苗保护第21-22页
        1.6.3 aMPV的治疗第22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第23-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病料第23页
        2.1.2 细胞、质粒及引物第23-24页
        2.1.3 主要试剂第24页
        2.1.4 主要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8页
        2.2.1 病料处理第24-25页
        2.2.2 aMPV的分离第25页
        2.2.3 RNA的提取第25页
        2.2.4 RT-PCR第25-26页
        2.2.5 aMPV分离株的电镜观察第26页
        2.2.6 aMPV分离株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26页
        2.2.7 aMPV分离株的G基因的测序第26-27页
        2.2.8 aMPV分离株的外源病毒检测第27-28页
    2.3 实验结果第28-31页
        2.3.1 细胞病变第28-29页
        2.3.2 LN16分离株的电镜观察第29页
        2.3.3 LN16分离株亚型特异性RT-PCR鉴定第29-30页
        2.3.4 LN16分离株G基因序列分析第30页
        2.3.5 LN16分离株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第30-31页
        2.3.6 其他外源病毒的检测第31页
    2.4 讨论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LN16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第33-40页
    3.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3.1.1 病毒第33页
        3.1.2 主要实验试剂第33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2.1 LN16的全基因组测序第34-35页
        3.2.2 LN16序列分析第35页
    3.3 实验结果第35-38页
        3.3.1 LN16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第35-36页
        3.3.2 LN16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36页
        3.3.3 LN16分离株与VCO3/60616序列比较第36-37页
        3.3.4 关键位点比较分析第37-38页
    3.4 讨论第38页
    3.5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LN16分离株致病性研究第40-47页
    4.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4.1.1 病毒及SPF鸡第40页
        4.1.2 引物及探针第40页
        4.1.3 主要实验试剂第40-41页
        4.1.4 主要实验仪器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2.1 实验计划第41页
        4.2.2 排毒检测第41页
        4.2.3 组织分布检测和病理损伤第41页
        4.2.4 血清抗体ELISA检测第41-42页
    4.3 实验结果第42-45页
        4.3.1 临床症状第42-43页
        4.3.2 排毒情况第43-44页
        4.3.3 抗体水平情况第44页
        4.3.4 组织分布情况第44-45页
        4.3.5 病理变化情况第45页
    4.4 讨论第45-46页
    4.5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7页
附录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质量及致病菌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PRV变异株与疫苗株主要糖蛋白的免疫原性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