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银白杨与欧洲山杨杂交的进化基因组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25页
    1.1 杂交概述第10-11页
    1.2 生殖隔离第11-16页
        1.2.1 生殖隔离方式第11-12页
        1.2.2 生殖隔离的遗传基础第12-16页
    1.3 杂交带第16-19页
        1.3.1 杂交带定义第16页
        1.3.2 杂交带的形成与变化第16-17页
        1.3.3 杂交带生殖隔离研究第17-18页
        1.3.4 杂交带对基因流的影响第18-19页
    1.4 种间基因流影响群体基因组分化第19-21页
    1.5 杨属简介第21-23页
    1.6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5-36页
    2.1 样品采集与全基因组测序第25-26页
    2.2 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第26-27页
        2.2.1 测序质量评估及过滤第26页
        2.2.2 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第26页
        2.2.3 遗传变异鉴定第26-27页
    2.3 群体基因组学分析第27-30页
        2.3.1 个体亲缘关系鉴定第27页
        2.3.2 系统发育分析第27页
        2.3.3 主成分分析第27-28页
        2.3.4 群体结构分析第28页
        2.3.5 群体遗传多态性计算第28-29页
        2.3.6 种间单倍型共享分析(Identical by descent haplotype,IBD)第29页
        2.3.7 群体重组率计算第29-30页
        2.3.8 连锁不平衡分析及近交分析第30页
    2.4 群体历史重建第30-31页
    2.5 杂种遗传组成及杂交不相容分析第31页
    2.6 群体分化分析第31-32页
    2.7 正选择分析(Positive Selection)第32-33页
    2.8 基因流分析第33-36页
        2.8.1 ABBA-BABA分析第33页
        2.8.2 相对单倍型共享分析(rIBD)第33-34页
        2.8.3 Gmin分析第34页
        2.8.4 渐渗基因单倍型Network图构建第34-36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36-88页
    3.1 样品采集及测序结果第36-44页
    3.2 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第44-51页
        3.2.1 系统发育分析第44-46页
        3.2.2 主成分分析第46-47页
        3.2.3 群体结构分析第47页
        3.2.4 群体遗传学参数第47-49页
        3.2.5 单倍型共享分析第49-51页
    3.3 群体历史重建第51-57页
    3.4 银灰杨遗传组成及其亲本种杂交不相容分析第57-59页
    3.5 群体分化研究第59-64页
    3.6 正选择分析第64-77页
    3.7 基因流分析第77-88页
        3.7.1 ABBA-BABA分析第77-78页
        3.7.2 相对单倍型共享分析(rIBD)第78-79页
        3.7.3 Gmin分析第79-86页
        3.7.4 渐渗基因Network图构建第86-88页
第四章 讨论第88-94页
    4.1 银白杨的近亲繁殖第88页
    4.2 杂交带维持及种间杂交不相容第88-90页
    4.3 种间基因流对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第90-91页
    4.4 银白杨与欧洲山杨基因流第91-92页
    4.5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7页
附录第107-11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膜或秸秆覆盖对甘南地区歪头菜(Vicia unijuga)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围封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和植物群落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生产力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