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蒺藜苜蓿磷转运体基因MtPT5和MtPT6功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4页
    1.1 植物磷转运体研究进展第16-21页
        1.1.1 质膜磷转运体第16-18页
        1.1.2 质体磷转运体第18-20页
        1.1.3 高尔基体磷转运体第20页
        1.1.4 液泡磷转运体第20-21页
    1.2 植物磷转运体的调控途径研究进展第21-26页
        1.2.1 转录调控第21-24页
        1.2.2 转录后调控第24-26页
    1.3 砷酸盐在磷转运体研究中的作用第26页
    1.4 豆科植物磷转运体研究进展第26-27页
    1.5 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第27-32页
        1.5.1 紫花苜蓿转基因方法第28页
        1.5.2 紫花苜蓿遗传改良第28-32页
        1.5.3 紫花苜蓿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第32页
        1.5.4 紫花苜蓿转基因应用前景第32页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蒺藜苜蓿各组织中PT1家族基因对低磷处理的响应第34-4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2.1.1 植物材料与培养方法第34-35页
        2.1.2 引物设计第35页
        2.1.3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第35-36页
        2.1.4 蛋白序列进化树分析第36页
        2.1.5 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第36页
        2.1.6 磷含量测定第36页
    2.2 结果分析第36-39页
        2.2.1 蒺藜苜蓿PT1 家族基因表达受低磷诱导第36-38页
        2.2.2 MTPT6 与蒺藜苜蓿PT1 家族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第38页
        2.2.3 根瘤内MTPT5和MTPT6 基因表达量快速响应磷含量变化第38-39页
    2.3 讨论第39-42页
    2.4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蒺藜苜蓿磷转运体基因MTPT5和MTPT6 的分子功能研究第43-7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3-54页
        3.1.1 植物材料与菌株第43页
        3.1.2 亚细胞定位第43-47页
        3.1.3 酵母回补第47-50页
        3.1.4 拟南芥转基因第50-52页
        3.1.5 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52-54页
    3.2 结果分析第54-66页
        3.2.1 MTPT5和MTPT6 基因定位于细胞膜第54-56页
        3.2.2 MTPT6 基因促进酵母突变株对磷的吸收第56-58页
        3.2.3 MTPT5和MTPT6 基因促进拟南芥突变体对磷的吸收第58-61页
        3.2.4 MTPT5和MTPT6 基因在蒺藜苜蓿地下部分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61-66页
    3.3 讨论第66-71页
    3.4 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MTPT6 基因对紫花苜蓿耐低磷能力的遗传改良第73-7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4.1.1 植物材料与培养方法第73页
        4.1.2 根癌农杆菌EHA105 转化第73页
        4.1.3 苜蓿叶片侵染与共培养第73-74页
        4.1.4 组织培养第74页
        4.1.5 阳性苗鉴定第74页
    4.2 结果分析第74页
        4.2.1 组织培养过程第74页
        4.2.2 阳性植株鉴定第74页
    4.3 讨论第74-76页
    4.4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77-80页
    5.1 讨论及展望第77-79页
    5.2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6页
附录第9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个人简历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MF在撂荒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生态效应及其对种间关系的影响机制
下一篇:黄土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归因分析及区域尺度地下水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