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边界与研究内容第13-16页
        1.3.1 研究边界第13-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框架第18-26页
    2.1 社会—技术系统概述第18-19页
    2.2 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第19-22页
        2.2.1 政策制定中的涉众系统第20-21页
        2.2.2 涉众情景下的目标多元化与资源依赖性第21页
        2.2.3 涉众情景下的联合行动困境第21-22页
    2.3 技术系统的复杂性第22-26页
        2.3.1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第22-23页
        2.3.2 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第23-24页
        2.3.3 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24-26页
3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第26-36页
    3.1 节点—场所模型概述第26-29页
    3.2 节点—场所模型指标体系构建第29-30页
        3.2.1 节点指标第29页
        3.2.2 场所指标第29页
        3.2.3 评价指标第29-30页
    3.3 乌市地铁1号线及BRT线14个站点一体化评价第30-36页
        3.3.1 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第30-31页
        3.3.2 轨道交通与BRT站点一体化评价第31-33页
        3.3.3 轨道交通与BRT站点类别分析第33-36页
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组织间协调关系研究第36-44页
    4.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组织间协调关系第36-38页
        4.1.1 网络密度与组织间关系的紧密程度第36-37页
        4.1.2 中心度与组织间的影响力第37-38页
        4.1.3 凝聚子群与组织间的模块化分区第38页
    4.2 乌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组织间协调关系分析第38-44页
        4.2.1 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第38-40页
        4.2.2 整体网网络密度分析和参与者中心性分析第40-42页
        4.2.3 参与者凝聚子群分析第42-44页
5 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互动关系分析第44-52页
    5.1 技术系统涉及的议题第44-46页
        5.1.1 交通系统议题第44-45页
        5.1.2 土地系统议题第45-46页
    5.2 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互动关系第46-52页
        5.2.1 二模网络的构建第47页
        5.2.2 “行动者”与“事件”的二模网络分析第47-48页
        5.2.3 “事件”与“议题”的二模网络分析第48-50页
        5.2.4 “行动者”与“议题”的二模网络分析第50-52页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2-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6.1.1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情况第52页
        6.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管理部门协作程度情况第52-53页
        6.1.3 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第53页
    6.2 政策建议第53-55页
        6.2.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策略第53-54页
        6.2.2 加强社会网络之间的协作关系第54页
        6.2.3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技术领域中的议题第54-55页
    6.3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A:各站点场所指标原始数据第61-62页
附录B:各站点节点指标原始数据第62-6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公交都市政策效果评估
下一篇:平台合作模式对出租车公司利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