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和可能创新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可能创新点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概述 | 第18-20页 |
2.1.2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体系概述 | 第20-21页 |
2.1.3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概述 | 第21页 |
2.2 理论支撑 | 第21-23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页 |
2.2.2 治理与元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理论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模式发展现状研究 | 第24-33页 |
3.1 国外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模式 | 第24-27页 |
3.1.1 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1.2 Natali公司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案例研究 | 第25-27页 |
3.2 国内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模式 | 第27-30页 |
3.2.1 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2.2 索酷公司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案例研究 | 第28-30页 |
3.3 经验与启示 | 第30-32页 |
3.3.1 基于实际需求调研设计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 第30-31页 |
3.3.2 重视人性化服务内容的提供 | 第31页 |
3.3.3 重视培训教育功能开发 | 第31页 |
3.3.4 通过平台实现对志愿者的整合管理 | 第31-32页 |
3.3.5 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层次性分析 | 第33-44页 |
4.1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4.2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层次性体系设计过程 | 第34页 |
4.3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体系设计 | 第34-37页 |
4.3.1 南京市秦淮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 第35-36页 |
4.3.2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体系 | 第36-37页 |
4.4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层次性分析 | 第37-42页 |
4.4.1 问卷分析 | 第37-39页 |
4.4.2 权重分析 | 第39-42页 |
4.5 居家养老层次性服务项目体系构建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体系与运营模式构建 | 第44-68页 |
5.1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体系与运营模式构建理念 | 第44-45页 |
5.1.1 构建思路 | 第44-45页 |
5.1.2 构建目标与原则 | 第45页 |
5.2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体系构建 | 第45-48页 |
5.2.1 基本框架 | 第46页 |
5.2.2 运行流程 | 第46-47页 |
5.2.3 服务功能 | 第47-48页 |
5.3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运营模式构建 | 第48-50页 |
5.3.1 运营模式比较 | 第48-50页 |
5.3.2 运行模式的选择 | 第50页 |
5.4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分析与设计 | 第50-63页 |
5.4.1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51-53页 |
5.4.2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定位 | 第53-54页 |
5.4.3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 第54-56页 |
5.4.4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服务供应体系 | 第56-57页 |
5.4.5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分析 | 第57-59页 |
5.4.6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系统设计 | 第59-63页 |
5.5 促进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5.5.1 政府层面 | 第63-65页 |
5.5.2 机构层面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1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需求层次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