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0-14页 |
1.2.3 中国与欧盟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出口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1.1 传统贸易理论 | 第18-19页 |
2.1.2 新贸易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2.2 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3 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第22-37页 |
3.1 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 | 第22-23页 |
3.2 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0页 |
3.2.1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现状 | 第23-26页 |
3.2.2 中国出口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区域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3.2.3 中国出口欧盟高新技术产品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3 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测算 | 第30-35页 |
3.3.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30-32页 |
3.3.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2-34页 |
3.3.3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4 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4.1 变量选取及依据 | 第37-38页 |
4.1.1 高新技术产业R&D强度 | 第37页 |
4.1.2 教育水平 | 第37页 |
4.1.3 外商直接投资(FDI) | 第37-38页 |
4.1.4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 第38页 |
4.2 模型选择 | 第38-39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9-46页 |
4.3.1 模型建立过程 | 第39-41页 |
4.3.2 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4.3.3 稳健性检验 | 第43-44页 |
4.3.4 高新技术产品分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5.2.1 国家层面 | 第47-50页 |
5.2.2 企业层面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