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极线几何的条纹投射轮廓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概述第16-26页
        1.2.1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分类第16-23页
        1.2.2 光学三维测量的应用第23-24页
        1.2.3 光学三维测量的发展趋势第24-26页
    1.3 条纹投射轮廓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1.3.1 研究现状第26-29页
        1.3.2 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1.4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第32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2-35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1.5.2 章节介绍第34-35页
第二章 条纹投射系统的极线几何分析第35-45页
    2.1 条纹投射系统概述第35-36页
    2.2 条纹投射系统的极线几何第36-40页
    2.3 条纹投射系统的极点确定第40-44页
        2.3.1 投影机极点确定方法第41-43页
        2.3.2 摄像机极点确定方法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条纹投射系统中的交比不变性及深度图重建方法第45-65页
    3.1 条纹投射测量中的深度重建方法概述第45-52页
        3.1.1 条纹投射系统的标定方法研究现状第45-48页
        3.1.2 影响深度计算的误差因素第48-52页
    3.2 条纹投射测量系统中的交比不变性第52-54页
        3.2.1 交比与交比不变性概念第52-53页
        3.2.2 沿反射光线的交比及其不变性第53-54页
        3.2.3 沿入射光线的交比及其不变性第54页
    3.3 基于交比不变性的深度重建方法第54-56页
        3.3.1 基于位相交比不变性的深度重建方法第54-55页
        3.3.2 基于像素坐标交比不变性的深度重建方法第55-56页
    3.4 基于交比不变性的深度重建实验第56-63页
        3.4.1 实验系统第56-57页
        3.4.2 系统标定第57-58页
        3.4.3 测量结果第58-63页
        3.4.4 结果分析第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条纹位相灵敏度分析及其优化方法第65-83页
    4.1 条纹位相灵敏度第65-66页
        4.1.1 位相灵敏度及其重要性第65页
        4.1.2 位相灵敏度优化策略研究现状第65-66页
    4.2 基于极线几何的位相灵敏度分析第66-70页
        4.2.1 位相-深度映射关系第66-68页
        4.2.2 位相灵敏度影响因素分析第68-70页
    4.3 基于位相灵敏度的条纹方向的优化方案第70-73页
        4.3.1 全场位相灵敏度最优圆弧条纹第70页
        4.3.2 全场位相灵敏度近优直线条纹第70-72页
        4.3.3 极点无限远时的最优条纹第72-73页
    4.4 优化条件下的系统标定方法第73-74页
    4.5 位相灵敏度优化条纹验证实验第74-82页
        4.5.1 实验系统第74-75页
        4.5.2 极点区域的位相灵敏度实验第75-77页
        4.5.3 极点坐标较近时的位相灵敏度实验第77-79页
        4.5.4 极点坐标较远时的位相灵敏度实验第79-80页
        4.5.5 结果分析第80-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载波条纹的频率估计及位相重建方法第83-117页
    5.1 条纹位相分析技术概述第83-90页
        5.1.1 条纹图像时域分析技术第83-84页
        5.1.2 条纹图像空域分析技术第84-87页
        5.1.3 条纹位相去包裹技术第87-90页
    5.2 载波条纹图像的空间频率估计第90-98页
        5.2.1 载波条纹图像空间频率的概念第90-92页
        5.2.2 局部频率绝对值的估计第92-96页
        5.2.3 带符号局部空间频率的确定第96-98页
    5.3 载波条纹频率估计方法在位相分析中的应用第98-108页
        5.3.1 二维自适应空间载波相移算法第98-100页
        5.3.2 基于条纹外推的傅里叶变换位相提取算法第100-103页
        5.3.3 频率估计辅助的加窗傅里叶变换位相提取算法第103-104页
        5.3.4 基于余弦变换的数值积分位相重建算法第104-108页
    5.4 载波条纹频率估计与位相分析实验第108-114页
        5.4.1 矩形条纹图分析第108-111页
        5.4.2 圆形条纹图分析第111-114页
    5.5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第117-118页
    6.2 前景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41-14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体如何可能--以未完成的“龙口实践”为考察对象
下一篇:社交网络中的社区发现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