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语简表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传统肿瘤治疗策略 | 第14页 |
1.2 肿瘤的光热及光动力治疗 | 第14-18页 |
1.2.1 光热治疗 | 第15页 |
1.2.2 光动力治疗 | 第15-18页 |
1.3 肿瘤的联合治疗策略 | 第18-19页 |
1.3.1 PTT与PDT的联合应用 | 第18页 |
1.3.2 其他治疗手段与PTT或PDT的联合应用 | 第18-19页 |
1.4 肿瘤的成像及诊疗一体化策略 | 第19-20页 |
1.4.1 肿瘤成像技术 | 第19页 |
1.4.2 肿瘤诊疗一体化 | 第19-20页 |
1.5 磷脂复合物概述 | 第20-22页 |
1.5.1 磷脂 | 第20页 |
1.5.2 磷脂复合物 | 第20-21页 |
1.5.3 药物-磷脂复合物与载药脂质体的区别 | 第21-22页 |
1.6 酞菁锌概述 | 第22页 |
1.7 阿霉素概述 | 第22页 |
1.8 甲氨喋呤概述 | 第22-23页 |
1.8.1 叶酸受体 | 第22页 |
1.8.2 甲氨喋呤 | 第22-23页 |
1.9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3-28页 |
第二章 甲氨喋呤修饰的酞菁锌-磷脂复合物自组装纳米粒子 | 第28-63页 |
2.1 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35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2.1.2 方法与过程 | 第28-29页 |
2.1.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2 甲氨蝶呤修饰的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40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2 方法与过程 | 第36-38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2.3 甲氨蝶呤修饰的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体外试验 | 第40-56页 |
2.3.1 仪器与材料 | 第40-42页 |
2.3.2 方法与过程 | 第42-47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2.4 甲氨蝶呤修饰的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体内试验 | 第56-61页 |
2.4.1 仪器与试剂 | 第56-58页 |
2.4.2 方法与过程 | 第58-59页 |
2.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甲氨喋呤修饰的载阿霉素酞菁锌-磷脂复合物自组装纳米粒子 | 第63-91页 |
3.1 甲氨蝶呤修饰的载阿霉素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63-67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3.1.2 方法与过程 | 第63-65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3.2 甲氨蝶呤修饰的载阿霉素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体外试验 | 第67-83页 |
3.2.1 仪器与材料 | 第67-69页 |
3.2.2 方法与过程 | 第69-73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3页 |
3.3 甲氨蝶呤修饰的载阿霉素酞菁锌-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体内试验 | 第83-89页 |
3.3.1 仪器与试剂 | 第83-84页 |
3.3.2 方法与过程 | 第84-85页 |
3.3.3 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基于酞菁锌-磷脂复合物自组装纳米粒子通过形态控制增强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 第91-9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93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93-94页 |
5.3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致谢 | 第101-104页 |
附录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