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共生思想的我国现代城市特色建筑更新设计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3 现有研究述评第15-16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7-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2章 共生思想与建筑更新设计策略第20-32页
    2.1 基于共生思想的建筑观第20-25页
        2.1.1 共生思想理论解析第20-22页
        2.1.2 建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第22-24页
        2.1.3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共生第24-25页
    2.2 共生思想在建筑更新设计中的应用第25-28页
        2.2.1 现代城市特色建筑更新现状第25-26页
        2.2.2 共生思想对建筑更新设计的指导意义第26-28页
    2.3 现代建筑更新设计策略第28-32页
        2.3.1 建筑本体修缮改造策略第28-29页
        2.3.2 建筑内部改扩建策略第29-30页
        2.3.3 建筑外部加建策略第30-32页
第3章 基于共生思想的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第32-46页
    3.1 建筑与时空共生的更新方法第32-37页
        3.1.1 形态连续的设计模式第32-34页
        3.1.2 动态化可持续的发展结构第34-35页
        3.1.3 灵活机动的技术保障第35-37页
    3.2 建筑与环境共生的更新方法第37-40页
        3.2.1 构建建筑与环境的“中间领域”第37-38页
        3.2.2 保持环境的场所记忆第38-39页
        3.2.3 更新环境的现实价值第39-40页
    3.3 建筑与文化共生的更新方法第40-42页
        3.3.1 多样共生的文化环境第40-42页
        3.3.2 人文精神指导的发展理念第42页
    3.4 新旧建筑空间共生的更新方法第42-46页
        3.4.1 建筑空间的互相融合第42-44页
        3.4.2 建筑模式的互相渗透第44-46页
第4章 基于共生思想的建筑更新设计案例研究第46-58页
    4.1 建筑与时空共生的更新案例第46-48页
        4.1.1 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第46-47页
        4.1.2 蓬皮杜艺术中心乔治餐厅第47-48页
    4.2 建筑与环境共生的更新案例第48-51页
        4.2.1 劳伦斯公共图书馆第48-49页
        4.2.2 法国贝尔西体育馆第49-51页
    4.3 建筑与文化共生的更新案例第51-54页
        4.3.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51-52页
        4.3.2 中国国家博物馆第52-54页
    4.4 新旧建筑空间共生的更新案例第54-58页
        4.4.1 伦敦泰特美术馆第54-56页
        4.4.2 北京大学图书馆第56-58页
第5章 北京友谊宾馆综合楼更新设计实践第58-72页
    5.1 北京友谊宾馆综合楼项目背景第58-60页
        5.1.1 北京友谊宾馆历史沿革与现状第58-59页
        5.1.2 北京友谊宾馆更新设计目的第59-60页
    5.2 与时间共生的更新设计第60-65页
        5.2.1 延续建筑整体形态第60-63页
        5.2.2 符合当今需求的建筑结构第63-64页
        5.2.3 顺应未来发展的建筑技术第64-65页
    5.3 与环境共生的更新设计第65-69页
        5.3.1 构建中间领域第65-66页
        5.3.2 保持场所的原有记忆第66-68页
        5.3.3 附加新的建筑价值第68-69页
    5.4 与文化共生的更新设计第69-70页
        5.4.1 异质文化共生的建筑环境第69页
        5.4.2 生态文化主导的发展方向第69-70页
    5.5 与旧建筑空间共生的更新设计第70-72页
        5.5.1 部分与整体共生的空间功能第70-71页
        5.5.2 内部与外部共生的空间模式第71-72页
第6章 结论第72-74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72页
    6.2 相关研究的后续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模块化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自升式平台在易刺穿地层作业的力学分析与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