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稻黄单胞菌蔗糖转运载体以及三个XOP蛋白病理学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上篇文献综述第11-27页
    第一章 水稻黄单胞菌致病相关蔗糖运输机制概述第13-23页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征和差异第13-14页
        2 Xoo中TAL效应因子第14-18页
            2.1 TAL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2.2 TAL基因的功能第15-18页
        3 Xoo中Non-TAL效应因子第18页
        4 Sux (sucrose utilization in Xanthomonas)研究进展第18-19页
        5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生物合成第19-20页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3页
    第二章 Xop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第23-27页
        1 Xop基因的研究背景第23-24页
        2 Hrp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24页
        3 XopZ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24-25页
        4 XopQ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25页
        5 XopD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25-26页
        6 XopN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26-27页
下篇研究内容第27-77页
    第一章 比较研究Sux基因对水稻白叶枯菌和细菌性条斑菌毒力功能的影响第29-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43页
            1.1 供试菌株与质粒第31-32页
            1.2 植物材料第32页
            1.3 培养基与抗生素第32-33页
            1.4 Sux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产生第33-39页
            1.5 RS105-SuxR突变体功能回补菌株的产生第39-40页
            1.6 Sux缺失突变体生长速度的测定第40-41页
            1.7 Sux缺失突变体对水稻致病力的测定第41页
            1.8 Sux缺失突变体诱导烟草过敏反应的测定第41-42页
            1.9 荧光定量PCR (qPCR)测定Sux基因与蔗糖代谢关系的验证第42-43页
            1.10 测定各个基因与细菌菌落形态和EPS的关系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6页
            2.1 黄单胞菌中Sux基因分析第43-46页
            2.2 Sux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46-49页
            2.3 RS105C-SuxR功能回补菌株的构建第49-50页
            2.4 检测细菌对各种糖的利用和Sux基因缺失对生长的影响第50-52页
            2.5 Sux缺失突变体对水稻致病性的测定第52-54页
            2.6 Sux缺失突变体诱导烟草过敏反应的测定第54页
            2.7 Sux基因与蔗糖代谢关系的验证第54-56页
            2.8 基因对EPS产生的影响第56页
        3 讨论第56-59页
    第二章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三个Xop基因的功能研究第59-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7页
            1.1 供试菌株与质粒第62页
            1.2 植物材料第62-63页
            1.3 Xop回补载体的构建第63页
            1.4 Xop回补菌株的构建第63页
            1.5 Xop缺失突变体对水稻致病力以及烟草过敏反应的测定第63-64页
            1.6 Xop缺失突变体诱导表达验证第64页
            1.7 Xop编码区CDS验证第64-65页
            1.8 启动子受植物诱导表达载体构建第65-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5页
            2.1 三个Xop基因的序列分析及CDS的转录验证第67-71页
            2.2 Xop回补菌的获得第71-72页
            2.3 Xop缺失突变体对水稻致病力以及烟草过敏反应的测定第72-73页
            2.4 三个Xop基因在培养基和植物上的表达特性第73-74页
            2.5 启动子受植物诱导表达载体构建第74-75页
        3 讨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疫霉OG5154821新型外泌蛋白家族部分成员功能鉴定和ADA2基因在植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二化螟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及几丁质含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