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价格型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2 数量型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0-22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22-30页 |
2.1 房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2.1.1 影响房价的供给层面因素分析 | 第22页 |
2.1.2 影响房价的需求层面因素分析 | 第22页 |
2.1.3 影响房价的宏观经济层面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2.1.4 供给和需求水平综合决定房价分析 | 第23-24页 |
2.2 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2.2.1 货币政策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2.2 利率对房价波动的影响途径分析 | 第24-26页 |
2.2.3 货币供应量对房价波动的影响途径分析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 第30-38页 |
3.1 实证模型的选择 | 第30页 |
3.2 变量设置及地区划分 | 第30-32页 |
3.2.1 变量设置 | 第30-31页 |
3.2.2 地区划分 | 第31-32页 |
3.3 各地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4 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区域差异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3.4.1 经济发达地区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3.4.2 经济中等水平地区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3.4.3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3.5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差异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8-52页 |
4.1 南京和徐州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4.1.1 南京和徐州房地产价格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4.1.2 南京和徐州房地产信贷的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4.2 模型说明 | 第41-42页 |
4.2.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 第41页 |
4.2.2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1-42页 |
4.3 指标选取与处理 | 第42页 |
4.3.1 指标选取与说明 | 第42页 |
4.3.2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4 实证检验 | 第42-50页 |
4.4.1 平稳性检验和AR单位根检验 | 第42-44页 |
4.4.2 模型滞后阶数确定 | 第44页 |
4.4.3 Johensen协整检验 | 第44-45页 |
4.4.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5-46页 |
4.4.5 南京和徐州商品住宅价格对各种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6-49页 |
4.4.6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9-50页 |
4.5 检验结果比较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5.2.1 增强人民银行地区分行的自主性 | 第53页 |
5.2.2 推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工具 | 第53-54页 |
5.2.3 放宽银行金融机构投放房地产信贷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 第54页 |
5.2.4 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