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褐飞虱概况 | 第13-14页 |
1.1.1 褐飞虱的基本特征及危害现状 | 第13页 |
1.1.2 褐飞虱的防治进展 | 第13-14页 |
1.2 黑色素通路(MELANIN PATHWAY)研究 | 第14-20页 |
1.2.1 昆虫体色多型现象 | 第14-16页 |
1.2.2 昆虫的黑化现象 | 第16-17页 |
1.2.3 黑色素通路基因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3 RNAI技术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第2章 褐飞虱黑色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1.3 方法 | 第22-24页 |
2.2 结果及分析 | 第24-30页 |
2.2.1 六条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基本信息 | 第24-25页 |
2.2.2 序列分析 | 第25-30页 |
2.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褐飞虱黑色素通路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 第31-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3.1.1 材料 | 第31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3.1.3 方法 | 第32-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2.1 六个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 | 第34-35页 |
3.2.2 六个基因在褐飞虱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9页 |
第4章 褐飞虱黑色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39-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4.1.1 材料 | 第39页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4.1.3 方法 | 第40-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6页 |
4.2.1 Nlddc功能分析 | 第42-46页 |
4.2.2 Nlyellow功能分析 | 第46-49页 |
4.2.3 NlTH功能分析 | 第49-50页 |
4.2.4 Nlblack功能分析 | 第50-52页 |
4.2.5 Nlebony功能分析 | 第52-53页 |
4.2.6 NlaaNAT功能分析 | 第53-56页 |
4.3 讨论 | 第56-59页 |
第5章 褐飞虱Nlddc和Nlblack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59-6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5.1.1 材料 | 第59页 |
5.1.2 仪器与试剂 | 第59-61页 |
5.1.3 方法 | 第61-6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5.2.1 诱导表达及WB验证 | 第63-64页 |
5.2.2 蛋白纯化、含量预测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64-65页 |
5.2.3 组织表达检测 | 第65-66页 |
5.3 讨论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