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中兽药制剂工艺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 中兽药制剂提取工艺 | 第9-11页 |
1.1.1 传统提取工艺 | 第9-10页 |
1.1.2 现代提取工艺 | 第10-11页 |
1.2 中兽药制剂纯化工艺 | 第11-12页 |
2 新兽药研发标准制定 | 第12-19页 |
2.1 国内外中药质量标准 | 第12-13页 |
2.2 中兽药制剂的检测标准的建立 | 第13-14页 |
2.2.1 中兽药制剂的性状 | 第13页 |
2.2.2 中兽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 第13-14页 |
2.2.3 中兽药制剂的检查 | 第14页 |
2.2.4 中兽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第14页 |
2.3 现代中兽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 | 第14-19页 |
2.3.1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4-15页 |
2.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5-16页 |
2.3.3 气相色谱法(GC) | 第16页 |
2.3.4 紫外光潜法(UV) | 第16页 |
2.3.5 红外光谱法(IR) | 第16-17页 |
2.3.6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 第17页 |
2.3.7 中药指纹图谱 | 第17-19页 |
前言 | 第19-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1.1 试验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21页 |
1.2 主要试验设备 | 第21-2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2-30页 |
2.1 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 第22页 |
2.2 刺黄增蛋粉的制剂工艺 | 第22-24页 |
2.2.1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2.2 刺黄增蛋粉提取工艺研究 | 第22-23页 |
2.2.3 刺黄增蛋粉醇沉工艺研究 | 第23页 |
2.2.4 浓缩工艺研究 | 第23-24页 |
2.2.5 减压干燥工艺研究 | 第24页 |
2.2.6 成型工艺研究 | 第24页 |
2.3 增蛋粉的标准建立 | 第24-29页 |
2.3.1 性状 | 第24页 |
2.3.2 薄层色谱的定性鉴别 | 第24-27页 |
2.3.4 溶解性 | 第27页 |
2.3.5 外观均匀度 | 第27-28页 |
2.3.6 水分 | 第28页 |
2.3.7 装量 | 第28页 |
2.3.8 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 增蛋粉的稳定性试验 | 第29-30页 |
2.4.1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29页 |
2.4.2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3.1 刺黄增蛋粉的制剂工艺 | 第30-34页 |
3.1.1 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30-32页 |
3.1.2 精制工艺的确定 | 第32-33页 |
3.1.3 浓缩工艺的确定 | 第33-34页 |
3.1.4 减压干燥工艺的确定 | 第34页 |
3.1.5 成型工艺研究 | 第34页 |
3.2 质量标准研究 | 第34-44页 |
3.2.1 性状 | 第34-35页 |
3.2.2 薄层色谱鉴别 | 第35-38页 |
3.2.3 溶解性、外观均匀度、水分、最低装量检查 | 第38页 |
3.2.4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第38-42页 |
3.2.5 质量标准草案 | 第42-44页 |
3.3 稳定性研究 | 第44-48页 |
3.3.1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44-46页 |
3.3.2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2页 |
4.1 刺黄增蛋粉的制剂工艺 | 第48-49页 |
4.2 刺黄增蛋粉的质量标准制定 | 第49-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Abstract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