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种植机械论文--栽植机论文

开沟式植苗机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蔬菜移栽机械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外移栽机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移栽机发展现状第11页
    1.3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1-15页
        1.3.1 鸭嘴式植苗机构的分析第12-13页
        1.3.2 I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分析第13-15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方案设计及运动学建模第17-24页
    2.1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方案设计第17-18页
    2.2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运动学建模第18-22页
        2.2.1 推苗机构的运动学建模第20-21页
        2.2.2 扶苗机构的运动学建模第21-22页
    2.3 推苗及扶苗机构的运动轨迹分析第22-23页
    2.4 本章小节第23-24页
第三章 开沟式植苗机构的参数优化第24-37页
    3.1 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应用的背景及意义第24页
    3.2 植苗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方法第24-26页
    3.3 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软件的开发第26-29页
        3.3.1 优化软件交互界面的布局第26-27页
        3.3.2 运动仿真窗口控制区的设计第27页
        3.3.3 交互界面中的各项输入参数第27-28页
        3.3.4 交互界面中的各项输出参数第28-29页
        3.3.5 机构运动特性的图形输出图像第29页
    3.4 推苗机构的轨迹优化第29-35页
        3.4.1 设计变量及可行域的确定第29-32页
        3.4.2 优化目标函数化第32-33页
        3.4.3 加权因子的分配第33-34页
        3.4.4 优化总目标第34页
        3.4.5 遗传算法优化求解第34-35页
    3.5 优化结果的校验第35页
    3.6 扶苗机构的参数确定第35-36页
    3.7 本章小节第36-37页
第四章 植苗机构及试验台的结构设计第37-47页
    4.1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结构设计第37-44页
        4.1.1 船式仿形开沟器的设计第37-38页
        4.1.2 推苗机构的结构设计第38-40页
        4.1.3 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第40页
        4.1.4 扶苗机构的结构设计第40-42页
        4.1.5 覆土轮部件的结构设计第42-43页
        4.1.6 接苗杯的结构设计第43页
        4.1.7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整体结构第43-44页
    4.2 植苗试验台的结构设计第44-46页
        4.2.1 半自动植苗试验台的结构设计第45页
        4.2.2 全自动取植苗试验台的结构设计第45-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植苗机构的三维建模及虚拟样机仿真第47-53页
    5.1 植苗机构的三维建模第47-48页
    5.2 植苗机构的虚拟装配及干涉检查第48页
    5.3 植苗机构的虚拟样机仿真及分析第48-51页
        5.3.1 零部件属性的赋值第49页
        5.3.2 各零部件间的约束设定第49页
        5.3.3 驱动力的设定第49页
        5.3.4 推苗机构的运行姿态及轨迹第49-50页
        5.3.5 植苗机构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0-51页
    5.4 植苗试验台的三维建模第51-52页
    5.5 本章小节第52-53页
第六章 新型开沟式植苗机构的加工装配及试验分析第53-64页
    6.1 新型植苗机构零部件的加工第53-54页
    6.2 植苗机构的装配与调试第54-55页
    6.3 植苗试验前期准备第55-57页
        6.3.1 旋转式土槽试验台第55页
        6.3.2 旱地蔬菜移栽机栽植性能指标分析第55-57页
    6.4 半自动植苗试验第57-60页
        6.4.1 半自动植苗试验台的装配调整第57页
        6.4.2 开沟深度的确定第57-58页
        6.4.3 覆土轮相对位置的确定第58-59页
        6.4.4 新型与I型植苗机构试验对比分析第59-60页
    6.5 全自动取植苗试验第60-63页
        6.5.1 全自动取植苗试验平台的装配调整第60-61页
        6.5.2 全自动取植苗试验分析第61-63页
    6.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7.1 总结第64页
    7.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收割机割台关键部件分析与结构改进
下一篇:融资租赁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应用--以天津滨海高速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