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箭、导弹论文--导弹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与设备论文

导弹总装对接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传统对接装配方法第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课题来源和主要内容第15-17页
        1.3.1 本论文课题来源第15页
        1.3.2 本文内容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导弹总装对接平台总体设计第17-33页
    2.1 对接平台机构的设计要求第17-18页
        2.1.1 对接平台的工作过程第17页
        2.1.2 对接平台的设计要求第17-18页
    2.2 对接平台的总体设计第18-20页
    2.3 调整机构的构型设计第20-26页
        2.3.1 基于POGO柱调整机构第20-22页
        2.3.2 六自由度串联调整机构第22-23页
        2.3.3 新型六自由度调整机构第23-25页
        2.3.4 三种方案对比分析第25-26页
    2.4 对接基准平台结构设计第26-27页
    2.5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7-32页
        2.5.1 双目视觉测量原理第28-30页
        2.5.2 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结构设计第30-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调整机构误差建模与分析第33-51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单调整机构误差分析第33-43页
        3.2.1 机构位姿建模第33-36页
        3.2.2 机构误差模型建立第36-39页
        3.2.3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误差分析第39-43页
    3.3 双调整机构误差分析第43-50页
        3.3.1 机构坐标系的建立第43-44页
        3.3.2 机构误差模型的建立第44-47页
        3.3.3 误差灵敏度分析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调整机构结构设计与精度验证第51-61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高精度调整机构的结构设计第51-58页
        4.2.1 调整机构移动关节的设计第52-55页
        4.2.2 调整机构转动关节的设计第55-58页
    4.3 调整机构的精度验证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舱段自动对接调姿运动轨迹规划第61-75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舱段自动对接调姿策略第61-62页
    5.3 舱段自动对接调姿轨迹规划第62-66页
        5.3.1 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第62-66页
        5.3.2 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仿真分析第66页
    5.4 最优时间调姿轨迹规划第66-69页
    5.5 双调整机构调姿仿真第69-73页
        5.5.1 双调整机构运动学逆解第70-72页
        5.5.2 仿真分析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页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3页
附录第83页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石墨圆周密封跳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战斗部自动装药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