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显著性建模与应用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突变信号检测 | 第13-14页 |
| 1.2.2 听觉显著性建模 | 第14-15页 |
| 1.2.3 噪声声品质评价 | 第15-17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听觉系统与听觉特性概述 | 第20-26页 |
| 2.1 听觉系统 | 第20-22页 |
| 2.2 听觉选择性注意 | 第22-23页 |
| 2.3 听觉掩蔽特性 | 第23-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单耳听觉显著性建模及应用方法研究 | 第26-54页 |
| 3.1 单耳听觉显著性模型 | 第26-36页 |
| 3.1.1 带通滤波 | 第27-29页 |
| 3.1.2 相位调整 | 第29-31页 |
| 3.1.3 半波整流 | 第31-33页 |
| 3.1.4 包络分析 | 第33-34页 |
| 3.1.5 多尺度二维滤波 | 第34-35页 |
| 3.1.6 局部显著度 | 第35页 |
| 3.1.7 显著图 | 第35-36页 |
| 3.2 仿真和实验验证 | 第36-53页 |
| 3.2.1 仿真信号验证 | 第36-41页 |
| 3.2.2 语音信号验证 | 第41-43页 |
| 3.2.3 齿轮断齿故障信号验证 | 第43-49页 |
| 3.2.4 轴承磨损故障信号验证 | 第49-5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基于听觉显著图设备噪声声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 第54-80页 |
| 4.1 噪声评价量概述 | 第54-55页 |
| 4.2 设备噪声声品质评价方法 | 第55-60页 |
| 4.2.1 噪声烦恼度评价 | 第56-58页 |
| 4.2.2 噪声烦恼度贡献 | 第58-60页 |
| 4.3 仿真信号验证 | 第60-66页 |
| 4.3.1 仿真信号烦恼度评价 | 第63-64页 |
| 4.3.2 仿真信号烦恼度贡献 | 第64-66页 |
| 4.4 吸尘器噪声声品质评价 | 第66-74页 |
| 4.4.1 吸尘器噪声烦恼度评价 | 第67-71页 |
| 4.4.2 吸尘器噪声烦恼度贡献 | 第71-74页 |
| 4.5 不同设备噪声声品质评价 | 第74-7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双耳听觉显著性建模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 第80-92页 |
| 5.1 双耳听觉显著性模型 | 第80-84页 |
| 5.1.1 听觉外周处理 | 第81-82页 |
| 5.1.2 时频掩蔽与信号合并 | 第82-83页 |
| 5.1.3 听觉显著图 | 第83-84页 |
| 5.2 实验验证 | 第84-90页 |
| 5.2.1 实验数据采集 | 第84-86页 |
| 5.2.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86-9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6.1 结论 | 第92页 |
| 6.2 展望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
| 附录 | 第102页 |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2页 |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