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硫族化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光/电催化性能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光/电催化基本原理第17-21页
        1.2.1 半导体的光催化降解原理第17-18页
        1.2.2 电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第18-20页
        1.2.3 电解水制氧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1.3 ZnS光催化材料第21-25页
        1.3.1 ZnS纳米材料简介第21-23页
        1.3.2 提高ZnS光催化效率的途径第23-25页
    1.4 电催化剂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5-38页
        1.4.1 析氢反应催化剂第25-31页
        1.4.2 析氧反应催化剂第31-35页
        1.4.3 双功能催化剂第35-37页
        1.4.4 优化电催化剂性能的方法第37-38页
    1.5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38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40-47页
    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第40-42页
        2.1.1 实验药品第40-41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1-42页
    2.2 材料的主要表征手段第42-44页
        2.2.1 X射线衍射第42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2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2-43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3页
        2.2.5 拉曼光谱第43页
        2.2.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43页
        2.2.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3-44页
        2.2.8 荧光光谱第44页
        2.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第44页
    2.3 光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44-45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7页
        2.4.1 电极的制备第45页
        2.4.2 循环伏安法测试第45页
        2.4.3 交流阻抗测试第45-46页
        2.4.4 电催化性能测试第46页
        2.4.5 稳定性测试第46-47页
第三章 蒲公英状ZnS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第47-63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49页
        3.2.1 蒲公英状ZnS的制备第48页
        3.2.2 CQDs的制备第48页
        3.2.3 蒲公英状CQDs/Zn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8页
        3.2.4 高效液相色谱第48-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61页
        3.3.1 相结构与形貌第49-53页
        3.3.2 成分及表面性质第53-55页
        3.3.3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55-59页
        3.3.4 光学和电化学性质第59-60页
        3.3.5 光催化机理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钴掺杂的硒化镍/碳电催化剂及其电解水性能第63-86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65页
        4.2.1 ZIF-67/NF的制备第64页
        4.2.2 NiCo LDH/C/NF的制备第64页
        4.2.3 Co-Ni-Se/C/NF的制备第64-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85页
        4.3.1 Co-Ni-Se/C/NF的制备与表征第65-71页
        4.3.2 HER电催化性能第71-76页
        4.3.3 OER电催化性能第76-82页
        4.3.4 全水解性能第82-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三维空心(Ni,Co)Se_2固溶体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第86-108页
    5.1 引言第86-88页
    5.2 实验部分第88页
        5.2.1 ZIF-67的制备第88页
        5.2.2 NiCo LDH和CoCo LDH的制备第88页
        5.2.3 CoSe_2/NC-SRD、(Ni,Co)Se_2/C-HRD和CoSe_2/C-HRD的制备第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106页
        5.3.1 (Ni,Co)Se_2/C-HRD的制备与表征第88-94页
        5.3.2 (Ni,Co)Se_2/C-HRD最佳合成温度第94-97页
        5.3.3 HER和OER电催化性能第97-105页
        5.3.4 全水解电催化性能第105-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6.1 结论第108页
    6.2 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6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北部珠江口断面海水颗粒物组成、来源与分布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Fe-MIL-101和Bi2Ti2O7/TiO2光催化还原水体中六价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