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防范出口骗税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什么是出口骗税 | 第15页 |
2.2 出口骗税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1 具有团伙性质 | 第16页 |
2.2.2 办公场所不固定 | 第16页 |
2.2.3 经营范围宽泛,购销不匹配 | 第16页 |
2.2.4 资金封闭循环 | 第16页 |
2.3 出口骗税的表现 | 第16-18页 |
2.3.1 退税单证“合法”化 | 第16-17页 |
2.3.2 骗税手段隐蔽化 | 第17-18页 |
2.4 出口退税和防范骗税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2.4.1 税务部门方面 | 第18页 |
2.4.2 海关方面 | 第18-19页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出口骗税管理在我国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28页 |
3.1 我国企业出口骗税的总体情况 | 第20页 |
3.2 我国对出口骗税进行防范和管理的基本做法 | 第20-22页 |
3.2.1 征管力量配置 | 第20-21页 |
3.2.2 日常审核管理情况 | 第21页 |
3.2.3 退税审核软件更换 | 第21页 |
3.2.4 风险管理情况 | 第21-22页 |
3.2.5 出口税收函调情况 | 第22页 |
3.3 防范和管理出口骗税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3.3.1 税收征管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3.2 出口退税管理及其他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山东省防范出口骗税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28-38页 |
4.1 济南XX服装有限公司骗税案 | 第28-32页 |
4.1.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28页 |
4.1.2 案件线索 | 第28页 |
4.1.3 案件查处过程 | 第28-30页 |
4.1.4 案件处理结果 | 第30页 |
4.1.5 案件查处经验分析 | 第30-32页 |
4.2 日照某贸易公司骗税案 | 第32-35页 |
4.2.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32页 |
4.2.2 案头分析 | 第32-33页 |
4.2.3 调查核实情况 | 第33-34页 |
4.2.4 约谈举证及结果 | 第34页 |
4.2.5 案例成因分析 | 第34-35页 |
4.3 枣庄X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案件 | 第35-37页 |
4.3.1 企业基本情况及出口退税申报情况 | 第35页 |
4.3.2 案头分析情况 | 第35-36页 |
4.3.3 稽查局外调情况 | 第36-37页 |
4.3.4 结果认定 | 第37页 |
4.3.5 案件分析 | 第37页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38-43页 |
5.1 税收征管方面 | 第38-40页 |
5.1.1 强化信息采集,做好企业动态监控 | 第38页 |
5.1.2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 第38页 |
5.1.3 加快信息交换,实施信息共享 | 第38-39页 |
5.1.4 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管理 | 第39页 |
5.1.5 借助案例分析,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第39页 |
5.1.6 牢固征退税衔接强管理 | 第39-40页 |
5.1.7 建立完善的黑名单制度 | 第40页 |
5.2 出口退税管理方面 | 第40-42页 |
5.2.1 强化责任意识,筑牢防范骗税思想防线 | 第40页 |
5.2.2 强化出口退税备案单证审核 | 第40-41页 |
5.2.3 加强内查外调,防范退税风险 | 第41页 |
5.2.4 改进审核方法,提升防范骗税管理质效 | 第41页 |
5.2.5 强化部门监管,实现信息共享 | 第41-42页 |
5.2.6 建立完善的出口退税预警体系 | 第42页 |
5.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