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新常态下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经济新常态 | 第18页 |
2.1.2 税收新常态 | 第18-19页 |
2.1.3 纳税服务 | 第19-20页 |
2.1.4 纳税服务体系 | 第20-21页 |
2.2 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公共财政理念 | 第21-22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念 | 第22-23页 |
2.2.3 税收遵从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发展历程、现状及挑战 | 第25-35页 |
3.1 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2 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26-27页 |
3.2.1 树立了纳税服务理念 | 第26页 |
3.2.2 健全了纳税服务机构 | 第26-27页 |
3.2.3 广泛运用了信息化 | 第27页 |
3.2.4 纳税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 第27页 |
3.3 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面临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1 服务理念滞后 | 第27-28页 |
3.3.2 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8页 |
3.3.3 纳税服务存在盲点 | 第28页 |
3.3.4 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 第28页 |
3.4 荣成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3.4.1 荣成市国家税务局概况 | 第28-30页 |
3.4.2 荣成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现状 | 第30-32页 |
3.5 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 第32-35页 |
3.5.1 国地税之间深度合作 | 第32-33页 |
3.5.2 “营改增”全面推行 | 第33-34页 |
3.5.3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开展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外纳税服务先进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4.1 强调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 第35页 |
4.2 坚持为纳税人“服务”而非“管理”的理念 | 第35-36页 |
4.3 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设置机构 | 第36-37页 |
4.4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作用 | 第37-38页 |
4.5 加强对税务代理人的监管 | 第38-39页 |
第5章 优化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的对策 | 第39-48页 |
5.1 优化服务理念和制度,坚持“以人为本” | 第39-40页 |
5.1.1 转变纳税服务观念,更新服务观念 | 第39页 |
5.1.2 将纳税服务思想渗透于管理全过程 | 第39-40页 |
5.2 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5.2.1 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 | 第40页 |
5.2.2 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5.2.3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法律体系 | 第41页 |
5.3 加强培训、监督与考核,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 | 第41-43页 |
5.3.1 加强对纳税服务人员的培训、监督与评价 | 第41-42页 |
5.3.2 注重对制度的评价,并不断优化,使其适应形势的发展 | 第42-43页 |
5.4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打通纳税服务盲点 | 第43-46页 |
5.4.1 大力发展涉税中介 | 第43-44页 |
5.4.2 重视信息化建设 | 第44-46页 |
5.5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服务举措 | 第46-48页 |
5.5.1 加强国地税合作 | 第46-47页 |
5.5.2 加强纳税人学堂建设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