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6页 |
1.1 逆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1 转座子的发现 | 第13-14页 |
1.1.2 DNA转座子家族 | 第14页 |
1.1.3 发现历程 | 第14页 |
1.2 逆转座子的分类 | 第14-17页 |
1.2.1 LTR逆转录转座子 | 第15-16页 |
1.2.2 Non-LTR逆转录转座子 | 第16-17页 |
1.3人类LINE1 | 第17-21页 |
1.3.1 LINE1基因结构 | 第18-19页 |
1.3.2 LINE1三维结构 | 第19-21页 |
1.4 不同物种之间LINE结构关系比较 | 第21-22页 |
1.5 LINE1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1.6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 第23-24页 |
1.6.1 寒冷环境,能影响能源相关的代谢特征 | 第23页 |
1.6.2 寒冷对神经系统 | 第23页 |
1.6.3 诱导细胞凋亡和产生ROS | 第23-24页 |
1.6.4 机体对低温压力的应对反应 | 第24页 |
1.7 低温下LINE1逆转座与细胞低温适应研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2.1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所需试剂 | 第27-28页 |
2.2.1 实验所需试剂和药品 | 第27-28页 |
2.2.2 各种缓冲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40页 |
2.3.1 细胞培养及载体的转染 | 第28-32页 |
2.3.2 斑马鱼低温处理实验 | 第32页 |
2.3.3 在mRNA和DNA水平检测LINE1的表达量 | 第32-35页 |
2.3.4 westernblot分析LINE1蛋白的表达 | 第35-37页 |
2.3.5 免疫荧光分析LINE1的表达位置和γH2AX,G3BP1染色 | 第37页 |
2.3.6 低温下细胞内ROS水平检测及清除 | 第37-38页 |
2.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3.1 进化树分析不同物种间的LINE亲缘关系 | 第40页 |
3.2 LINE1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与转录组分析 | 第40-44页 |
3.2.1 LINE1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 第40-42页 |
3.2.2 LINE1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的转录组分析 | 第42-44页 |
3.3 低温可以提高L1在Hela细胞中的逆转座活性 | 第44-45页 |
3.4 活性氧ROS增强L1逆转录转座 | 第45-47页 |
3.4.1 H_2O_2可以增强L1的逆转录转座活性 | 第46-47页 |
3.4.2 抗氧化剂(NAC)可以降低LI的逆转座活性 | 第47页 |
3.5 ROS通过破坏细胞基因组DNA链,提高L1的逆转录转座 | 第47-48页 |
3.6 dmL1的逆转录转座提高Hela细胞对低温的耐受性 | 第48-50页 |
3.6.1 dmL1的逆转录转座降低Hela细胞中活性氧ROS的水平 | 第49页 |
3.6.2 dmL1的逆转录转座减轻Hela细胞内的应激颗粒的形成 | 第49-50页 |
3.7 低温下dmL1在斑马鱼ZF4细胞及驯化的斑马鱼中的逆转座 | 第50-52页 |
3.7.1 低温诱导下dmL1在斑马鱼ZF4细胞中的逆转录转座活性增强 | 第50-51页 |
3.7.2 低温驯化的斑马鱼内源性ZFL2-1的表达量升高 | 第51-52页 |
3.8 总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