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 伪狂犬病毒的病原学 | 第10-12页 |
1.1 PRV的分类地位 | 第10页 |
1.2 PRV的病毒粒子结构 | 第10页 |
1.3 PRV的理化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1.4 PRV的血凝性和培养特性 | 第11页 |
1.5 PRV的病原性及对猪的致病性 | 第11-12页 |
2 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 第12-14页 |
2.1 PRV的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2.2 PRV的危害 | 第13-14页 |
3 PR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3.1 PR的发病机理 | 第14页 |
3.2 PR的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4 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5-17页 |
4.1 伪狂犬病毒的主要基因组 | 第15-16页 |
4.2 伪狂犬病毒的部分结构蛋白 | 第16-17页 |
5 PR的免疫预防 | 第17-22页 |
5.1 灭活疫苗 | 第17页 |
5.2 自然弱毒苗 | 第17-18页 |
5.3 基因缺失苗 | 第18-20页 |
5.3.1 第一代PRV单基因缺失苗 | 第18-19页 |
5.3.2 第二代PRV单基因缺失苗 | 第19页 |
5.3.3 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突出特点 | 第19-20页 |
5.4 发展中的疫苗 | 第20-22页 |
5.4.1 PRV亚单位疫苗 | 第20页 |
5.4.2 以PRV为载体的多价疫苗 | 第20-21页 |
5.4.3 伪狂犬病毒核酸疫苗 | 第21-22页 |
6 国内外对PR的控制与净化 | 第22-25页 |
6.1 国外对PR的净化 | 第22-23页 |
6.1.1 英国对于PR的净化 | 第22页 |
6.1.2 荷兰对PR的净化 | 第22-23页 |
6.1.3 美国对于PR的净化 | 第23页 |
6.1.4 法国对PR的净化 | 第23页 |
6.2 国内对PR的净化 | 第23-25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试验一 河南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PCR检测 | 第26-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1.1 材料 | 第26页 |
1.2 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1 PCR扩增结果 | 第27页 |
2.2 PCR对送检病料的检测结果 | 第27-3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试验二 河南部分PRV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32-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1.1 材料 | 第32页 |
1.2 引物设计 | 第32页 |
1.3 组织病料中PRV DNA的PCR检测 | 第32-33页 |
1.4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 第33页 |
1.5 PRVgE基因的检测 | 第33页 |
1.6 病毒滴度TCID_(50)的测定 | 第33-34页 |
1.7 PRV感染小鼠试验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6页 |
2.1 组织病料中PRV DNA的PCR检测结果 | 第34页 |
2.2 PRV的细胞培养与细胞病变观察 | 第34-35页 |
2.3 PRV gE基因的PCR扩增 | 第35页 |
2.4 病毒滴度TCID_(50)结果 | 第35-36页 |
2.5 病毒感染小鼠试验结果 | 第3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试验三 猪伪狂犬病毒河南流行株gE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8-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材料 | 第38页 |
1.2 引物设计 | 第38页 |
1.3 病毒DNA的提取及gE全基因的扩增 | 第38-39页 |
1.4 PRV gE全基因的PCR产物回收 | 第39页 |
1.5 胶回收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39页 |
1.6 挑斑 | 第39页 |
1.7 重组质粒的提取和酶切鉴定 | 第39页 |
1.8 PRV gE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9-41页 |
2 结果 | 第41-44页 |
2.1 PRV gE全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1页 |
2.2 PRV gE全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41-42页 |
2.3 PRV gE全基因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2页 |
2.4 PRV gE全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42页 |
2.5 PRV分离株gE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42-43页 |
2.6 PRV分离株gE全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 | 第43-44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4-45页 |
试验四 猪伪狂犬病毒河南流行株gC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5-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1.1 材料 | 第45页 |
1.2 引物设计 | 第45页 |
1.3 病毒DNA的提取及gC全基因的扩增 | 第45-46页 |
1.4 PRV gC全基因的PCR产物回收 | 第46页 |
1.5 胶回收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46页 |
1.6 挑斑 | 第46页 |
1.7 重组质粒的提取和酶切鉴定 | 第46页 |
1.8 PRV gC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51页 |
2.1 PRV gC全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7-48页 |
2.2 PRV gC全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48页 |
2.3 PRV gC全基因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8-49页 |
2.4 PRV gC全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49-50页 |
2.5 PRV分离株gC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50页 |
2.6 PRV分离株gC全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 | 第50-51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abstract | 第58-59页 |